她,米娅,英国当红影星,不满同样是影星的丈夫对于名利的追逐和对自己的忽视(偶尔犯错出轨),来到巴黎,在朋友的餐馆里帮忙,试图找寻真正的自己和从新开始的人生。
他,保罗,曾经是美国建筑师,只身来到巴黎,写作为生,性格羞涩,郁郁不得志,幸好有美国过来的好友陪伴。
两个人,像两条孤独的平行线,在光之城,也许永远不会相交。然而,网络,朋友善意的恶作剧,命运的眷顾让彼此相遇,相识,相交,相爱和happy ending。
作者马克李维,作为连续15年来法国最畅销作家、《偷影子的人》的作者,拥有让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只看两页书稿,就重金买下电影版权的神奇魅力。
这是一部怎么样的作品?它温文、幽默、浪漫、驱动人心。
~温文~温文很容易流于平淡,最见作者功力!
1.每一部分的前言恰如其分的道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境况。“失恋之苦确实让人痛不欲生,然而真正的不幸,其实就是你的生活像沙漠一般贫瘠”,诚然如此,她和他,都不善交际,在都市中,在人潮里,像一粒沙子,又像风中之烛,散发着幽暗如豆的光,除了和在巴黎唯一的朋友交往外,没有别人没有任何联系,除了那个局外的画家。三点一线的生活,如同沙漠一般。她正在走出失恋的阴影,他和那个乌有国的编辑异地恋(不如说和作品中的人物恋爱)。世界如果不是如此温柔,定不会让孤独的人沐浴在爱情的阳光下!
2.书中黑体字,作为主人公的心里旁白和喃喃絮语推进着情节发展,读来沁人心脾。如果不是歪打误撞的误会和机缘巧合,作为完全平行世界里的人,不会见面,即便人群中擦肩。缘分就是妙不可言,调皮的天使射出的神箭势不可挡、润物无声。他们见面了,米娅认为找到一个合适的网友派遣寂寞,保罗认为可以从操就业,设计餐馆。误会让彼此认为对方都是神经病。
3.“算不算主动联系”,这句话反复出现,主人公几次的见面中出现这句话,代表着矜持,也是双方约定的游戏规则。P146,“她清楚地感觉到,在自己的身体上,有些东西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她欣喜的听到一个内心的声音正在鼓励她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一刻,无疑,春心萌动,她已经爱上了他。
~ 浪漫~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爱情故事浪漫,但不是每个人的love story会成为传奇!
1、见面地点:
第一次在咖啡馆,第二次在巴黎歌剧院,他们没有去看歌剧,恐高的保罗带着米娅爬上了屋顶,去领略光之城不一样的夜空。随后求米娅牵着他走下去。面对他们的巴黎警察以擅闯公共区域为由险些将他们逮捕,幸好保罗求他的经纪人解围,故事因为唯美而浪漫,因为曲折才感人!
2、送礼物:
书呆子如保罗样的人,毕竟小说家出身,虽然不足以想出送米娅人类未来救星的α星球,也足以称奇,略有迂腐意味的菜单,一份署名简奥斯丁的菜单(绝不是一盘什么好菜),细微之处显精神!
3、绝处逢生
正当米娅要展开和保罗的爱情进行的火热时,前任出现了,认错,希望重归于好,他们即将返回英国,返回圈子,而保罗也即将去乌有国,临行前想和米娅见面不见回信。爱情的火苗即将熄灭,尤其在米娅和丈夫度过一晚后。小说的魅力就在于绝处逢生,在于希望不灭,电光火石间,米娅追随自己的直觉,最后一秒踏上去乌有国的飞机。
~幽默~
她和他第一次见面,那些误会,喃喃细语,以为对方是神经病。回去后,黛西认为她见到的是瑞典北方人。保罗去了乌有国,见到美国大使和他的男友。幽默用真实反映纯粹,需要智慧!
~驱动人心~
米娅和保罗踏上乌有国,假扮他的助理,让情节更显生动。带着种种疑惑,保罗参加着读书会和访谈节目,不知所云,在信的口中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成功不过是别人的工具,只是用了他的名字和国籍,内容全然不是他写的。保罗根据和米娅的经历激发的灵感,重写小说,终获大奖。
米娅曾一度和大卫重归于好,乌有国回来也和大卫重返电影界,她和他两度联系几乎中断。最折磨人的东西是希望,当我们意识到无法再拥有时,才是最痛苦的时刻!直觉引导着保罗寻找米娅在哪里自由呼吸。接到那份简奥斯丁的菜单,情人出现了,happy ending,如他所言,这次可以算她主动联系他!as you like,有情人终成眷属。
最后:一个爱情故事失败了,即便曾经甜蜜过,回忆起来也会喟然长叹;一个爱情故事美满了,即便痛苦过,可以处处忆苦思甜。一个名人讲过,想把悲剧变成喜剧,只需要换个结尾。离开的重逢,逝去的重生,错过的再相遇,悲剧让人撕开真实的世界看残忍的伤口,不要这样!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完美和残忍,我们需要在这个世上抱有美好的希望继续活下去!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相逢! 这是一步作品,读起来就像看电影,眼前浮现着他和她在咖啡馆相遇的窘迫,在巴黎歌剧院楼顶领略光之城唯美的夜空,还有那happy ending里温馨的一吻。不仅像过电影,更像看球赛,在未来无数孤独的夜里,回放那些温馨浪漫的场景。 因此,好的文学作品是不朽的,尤其对于我们这些生命注定腐朽凋零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