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圣经 马太福音》
虽然世人愿意花费毕生所追究的东西我很多都没有,金钱权力财富幸福感自由欲望等,我想那么多人追求的东西必然是有它的好处的。那以后的自己奔波在这样的道路上的时候,会忘记什么,又有什么是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到的代价?
想来,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有那么些是无法或很难改变或重拾的:明天的太阳与欣赏日出日落的时光、停留在时光隧道里的历史与迷茫和简单幸福的自己、永远向着自己的父母与爱着自己的人、容易满足的胃口、物质和精神粮食……
那些住在人员把守的深院里,开着拉风的开蓬跑车的人又不是每分每秒都洋溢着幸福……甚至他们更深恶地厌倦身边的人、唾骂最亲的人、有着难以满足的欲望……他们失去的东西种类和数量都太多了。但想来这种情况在中国和中东石油国这样的背景下特别容易出现,大概跟从小受到的文化熏陶有关。新近上层阶层的暴发户,穿着鲜艳吸引人的衣服,习惯高调见人……大概这种人性很难培养和改变了,那些国外存在上百年的贵族中,从我认知中是能更坦然面对新鲜事物(包括金钱权力财富幸福感自由欲望等) 给人带来的冲击的。
这只是锻炼思维的一种方式,“凡有的,还有加给他叫他多余。”是啊,毕生想要的东西得到后,一样会有失望的时候不是吗。
最近读了有两篇记叙文,故事的过程很是吸引我的一点是想知道故事的结果。但偏偏这两篇文章都没有结果,在最简单粗暴的高潮中落幕,不禁有些失望。想来是我的阅读习惯有问题了,其实这不就是真实的生活吗,哪有所谓的完结,都是人有这种“结”的情节而特意写下的。以前在写作文时好几次被写上缺少开头,缺少结尾这样的批注,虽然只是传授写作方法,但其实是给这么久以来探索和了解生活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只求结果好,却不注重过程,渐而极容易忽视过程演变和过程中对应的开放性结果。比如老师不会在你用工读书的时候夸你,只会在你考出好成绩的时候夸你。“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等等这样的思想。
解决思路:
首先,不去想着非要给自己的努力一个很好的交代,明白好的结果差的过程也会让你不快乐不舒服。其次,“慢几步,深几度”,从过程中明白和积极引导(观察)事情的转变和拥有的良好契机。在最合适的点撬动它(杆杠原理),或许会有意外的结果。
今日阅读:《你说今晚月光那么美》、《黑天鹅》、《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阅读时间:一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