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為了表達觀點。動筆之只要醞釀積攢夠不吐不快的思想,清晰的觀點,至於怎麼寫——咋想就咋寫。思想第一,寫作第二,怎樣寫屬於技術活,末流之技。
沒有思想,垃圾文章。
——原來的1982
男兒身在職場江湖,卻不當陷于此。扎根職場,是為了有足夠的資源(時間和金錢)來跳出職場,放眼整個社會生活。謀生是必須,卻不能汲汲于生計,格局狹促,見識淺陋,那便是青春的早亡。真應了羅曼羅蘭那句“25歲已死,70歲才埋”。
鬱鬱不得志怎麼破?金庸告訴你:做个掃地僧,做個火工頭陀。
10:43am,上海35攝氏度,天氣炎熱。總要與氣候對抗,不能任其灼烤,使人昏昏欲睡,萎靡不振。避暑?攢下錢待秋季去承德。解暑的辦法總有,即是寫作。開動大腦發動機,寫下真知灼見,鏗鏘有力的雄性智慧與洞察。頭腦風暴在胸中刮起,陣陣清凜,越寫越清醒。
小時候家教十分刻板嚴厲,有線電視播放武俠劇,總被訓斥“虛無縹緲的東西有什麼好看!”。所以每次表弟都在一旁偷著樂,他自幼被父母散養,又蒙爺爺奶奶照顧,不知我有多羨慕他。
金庸寫武俠小說當真“虛無縹緲”嗎?這當然不值得一辯。至於滿清乾隆帝是否出自海寧陳家,是否其後韃子皇帝皆是漢人,與我們老百姓有關係嗎?姑妄聽之,茶餘飯後多個談資。
元朝由蒙古人建立,算不算中國?這個問題,35歲的我對此觀點是:Whatever,無所謂。不像13歲時看到初中歷史地圖集那元朝宏闊疆域興奮又自豪。
1995年,小子無知,小子青澀,小子心裡想著的是班裡的“周芷若”。
漢人,蒙古人,滿洲人做皇帝,任誰誰做皇帝都是“神仙打架”,與百姓何干?漢人做皇帝就比異族人強嗎?“漢人皇帝就沒有草菅人命,濫殺無辜嗎?”(趙敏質問張無忌)
誰的制度對百姓好,誰就值得懷念。
金庸曾經哭過,在漢人屠殺漢人的時候。那時80后還小,85后還不記事。
孫中山的“驅除韃虜”針對滿洲人,滿洲人對漢人可真是惡貫滿盈。蒙古人可沒有強令漢人剃髮,沒有駭人聽聞“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更沒有“破四舊”,大肆仇視毀滅漢文化。
更何況蒙元時期,第一沒有文字獄,這就比明清好出幾個漲停板。罵蒙古統治者的戲曲“竇娥冤”在元大都(北京)由韃子皇帝忽必烈捧場,他還看的津津有味。
蒙古皇帝多不識漢字,沒文化,可真恰恰才是百姓之福啊。
小布什就是顯得沒文化,像加油站的一個夥計,所以視自由如生命的美國人才放心選他當總統,不至於再選個人精尼克松整出“水門事件”這種幺蛾子。
悲劇的是,中國百姓每逢碰上個“有文化”的皇上,那才是大災大難之始。更悲劇的是,中國皇帝壓根不想讓中國人有文化,獨立思考,不允許經濟獨立,遷徙自由——這都不利於千秋萬代一統江湖。他們恨不得老百姓都是白癡蠢蛋,任權貴予取予求的豬仔羔羊。
第二,元時賦稅最輕,便於百姓財富積累,商業繁榮。所以江南人民在朱元璋建立苛捐雜稅繁多的明朝後多有懷念前朝。
要是活在古代,我首選元朝。一來寫東西不用提心吊膽,二來經商環境好。三來波斯人,猶太人,多族交流,人能活在人類文明的潮流之中,而不是閉關鎖國的愚昧里。
元朝,可以說中國是亡了國的。所以別拿蒙元征伐日本當做中國進攻日本,太無知太low了好嗎?
人,無法選擇自己所處的朝代,只能想辦法適應。適應不了,就移民。移民不了,就老實待著。
待著,不意味無事可做。看清眼前的時代,看清過去的時代。活得明白,理性務實,難道不也活出了另一種境界?
不管身處什麼年代,你首要任務都是竭盡全力,把自己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