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这本书我读了两遍,不敢说有多么深刻的见解,却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只是我的看法或许在其他读者眼中会略显得肤浅,但那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若您有更深的见解,欢迎来交流一下。
读书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的,能读出多深就写多深的内容,这与做人是一个道理,千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
本文所要谈的也不是主角,而是书中一名侠客式的人物——赵玉昆。
赵玉昆与秋海棠是同门师兄弟,从小就一起在玉振班里学戏,秋海棠唱旦角,而赵玉昆唱武丑。
刘玉华是大师兄,赵玉昆是二师兄,秋海棠是三师弟。
赵玉昆是典型的侠客式的人物,与《水浒传》中的好嗜酒却不好女色的形象略有相似。
赵玉昆一出场,作者就展示了他满身酒气的形象来,可是又在清醒状态中,手捻一柄单刀。
比如,书中一开头,就写到色情狂袁宝藩因看中了秋海棠的美貌而想要调戏亲热,特地借着给玉振班发帽子这件事趁机调戏秋海棠。
秋海棠演起旦角来,简直比女人还美,所以令袁宝藩那种色情狂竟然忘了他是男子,妄想搞一番同性恋。
这就与当年女子皆欲嫁梅兰芳为妻、男子皆欲娶梅兰芳为妻是一个道理。
就在秋海棠被调戏的时候,刘玉华和赵玉昆两个人就联手给了袁宝藩一个教训,刘玉华把帽子飞掷过去,砸痛了袁宝藩。赵玉昆在暗中掩护刘玉华逃跑。
这两位师兄是见不得秋海棠被人欺负的。
玉华的命运从这一刻就被改写了,为了平息袁大帅的愤怒,玉振班的宋师傅承诺一定开除刘玉华。
玉华从此流落江湖,一直到书中倒数第四章才出现,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和震撼。
为什么?
第一章写到玉华的形象是一张很清俊的瘦脸,可以想见,玉华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美男子。
可是事隔二十年,玉华再出现的时候,是以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形象出现在了秋海棠面前。
书中这样写道:
“秋海棠原是不会去注意他的,可是一听他说的满口北平话,心便剧烈地跳动了,凑着韩家父女和梅宝还没出来的机会,忙鼓足勇气,利用这家大菜馆门前的强烈的灯光,打斜刺里,向那一张又黑又瘦、半像人半像鬼的脸庞看了两眼,因为终究是从小在一块的人,仅仅看两眼已经也认出来了。”
当时秋海棠自己已经贫病老丑,身无分文。只能带着女儿和韩家父女一起流落在上海街头卖唱。
玉华之所以变成这样,是由于他有抽大烟的习惯。
他的头衔是谭派须生,上台去必须阴阳怪气,炉火纯青。所以抽大烟是必备的条件。
(谭鑫培,称为伶界大王,晚清时候风靡一时,后来进宫专为皇家表演。从现存的照片上看,这个人的确显得阴阳怪气。)
尽管那个时候,秋海棠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但还是很慷慨地给了玉华一块钱,只是心中感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后来一次表演完,又给了他一块钱。
到倒数第二章,秋海棠已经病入膏肓,女儿梅宝只能随着韩家父女一同出去卖唱。在回家的路上,被两个上海小流氓带人打击报复,想要把这两个少女抢走,实行强奸。
正当危机之际,刘玉华挺身而出,拿要饭的铁罐砸向其中一个流氓,给了她们逃生的机会,而自己却被流氓殴打至死。
消息传至秋海棠耳中,他心痛得晕了过去。
言归正传,且再说说赵玉昆。
赵玉昆的出现可以说是本书的一个硬伤!
何也?容我慢慢道来。
赵玉昆在天津打伤了沈麻子之后,被关进了大牢。幸好秋海棠求得罗湘绮帮忙疏通关系,玉昆在第二天就被释放了出来。
他头也不回就走了,甚至连和秋海棠道别也没有,就突然间消失了,作者对此就再也没有任何笔墨来暗示。
而再次出现是在沈阳。
秋海棠那个时候已经和罗湘绮幽会好几次,且罗腹中已经有了他的骨肉,并且马上就要分娩了。
秋海棠被几个前辈同行迫促,前往沈阳唱堂会。
他心中担心孩子出生会被老袁领去,致使骨肉分离。
而玉昆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就是作者安排他为秋海棠解决困难的。
赵玉昆用钱收买了另一个男婴,将罗湘绮生的女婴掉了包,导致孩子出生既不像袁宝藩,也不像罗湘绮,更不像秋海棠。令书中季兆雄那个奸贼想抓把柄也抓不到。
书中写到两人半年不见,玉昆只是剃了一个光头,在戏台上扮演草上飞。秋海棠竟然没有认出来。
这是第一处硬伤,秋海棠和刘玉华二十年没见面,而刘玉华变得蓬头垢面、半人半鬼、又是在晚上都能一眼认出来,何况只是半年不见的赵玉昆。
而书中的第二处硬伤则是罗湘绮的哥哥罗裕华。
在湘绮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哥哥裕华就已经病得很严重了。
书中写道:
“却已经成了一个时时吐血的病人了。”
时时吐血,说明得的是肺结核。肺结核在现在当然是可以治愈的,可是以军阀时代的医疗条件,这种病是治不好的。
这是慢性病,可以自己小心地调养来延年益寿,但是想要治愈恐怕不能。
朱自清的老婆武仲谦也生活在军阀年代,她的孩子还在哺乳期,就已经得了严重的肺病。这在朱自清的《给亡妇》一文中有写道,而武仲谦没过多久还是死了。
而书中最后写到湘绮在袁宝藩被叛徒杀死后,袁家大小妻妾都带着袁宝藩搜刮来的钱财各奔东西了。
这个时候,裕华来信,要湘绮速回上海。
裕华再次出现是什么状态呢?书中写道:
“而裕华反应事业顺利,调养得法的缘故,变成了一个小胖子,完全不是从前那种痨病鬼式的姿态了”。
还有写到裕华每天都要忙着应酬,到很晚才回来。
众所周知,做生意、创业是一项极为劳累劳神的事情。
在那个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即便裕华可以用着妹子从袁宝藩那里寄来的钱治病,也不可能痊愈。更不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天天都要应酬的大老板。
应酬必然少不了酒色,在那个年代,上海滩连大烟也是有钱人经常抽的。
作为一个曾经时时吐血的肺病患者,即便调养得再好,哪里有力气天天出去应酬!
我想即使大病痊愈,他也没有勇气天天出去应酬。
这就是书中的第二处硬伤,作者于常识方面可能有欠周详的考虑。
何况,肺病严重的人,还会影响生育能力。照书中所写,裕华的生育能力应当极其低下才对,可是书中写到裕华结婚第二年就有一个儿子。
当然,肺部有病,未必一定不能生育,所以这一处可以当做没有问题。
但从医学的角度看,是要值得考量的。
而书中的第三处硬伤还是赵玉昆身上。
前文说道,玉昆帮助秋海棠教训沈麻子后消失了半年,后来秋海棠的孩子要出生,玉昆又突然出现在沈阳,密谋帮助秋海棠把孩子掉包了出来,这个孩子秋海棠的女儿梅宝。
又过了十来年,梅宝成了初中生。
由于家庭贫穷,而秋海棠又常常一病不起,所以梅宝就起了学戏唱戏来挣大钱的念头。
当时,对门的孟家介绍了他们的舅公尚老二给梅宝认识。
尚老二是一个唱功极其不行的戏子,同时染有鸦片瘾。其心地阴险歹毒,见到梅宝这么好的一块料,便看出这是一块唱戏的美质良材,将来一定可以大红大紫。
于是,尚老二就想将梅宝变成他的摇钱树,让梅宝跟他学戏。学成之后,所挣的钱全部给他,一直唱到唱不动为止。
秋海棠知道梅宝耽误了功课,却偷偷跟人学戏后,极为愤怒。
梅宝是个听话的孩子,从此答应秋海棠再也不学戏了。
哪知尚老二贼心不死,到手的肥肉绝对不肯吐出来。就在梅宝去衡水县读书的时候,用计将梅宝骗出学校,拐带到了北京,强迫她继续学戏,好早一日成为他的摇钱树。
秋海棠知道梅宝失踪后,忧心如焚,一病不起。
找了一个春天,也没有梅宝的消息。
这个时候,玉昆就又出现了,而我所说的硬伤就是一旦秋海棠有难,玉昆就会冒出来。
玉昆脑子一转,就有了计策。
他挟持孟家的公子,孟家原与尚老二同谋拐骗了梅宝。这一来,孟家心慌了,大家虽然没有说破,可是心里却都明白自己的孩子在对方的手上。
由此,孟家老掌柜就亲自出手,前往北平,玉昆又对尚老二威逼利诱,使其乖乖就范,把梅宝交还了。
而事情一结束,玉昆则又消失了。
而一直到小说结束,再也没有提过玉昆。
作者创造出这么一个人物,其痕迹太明显,就是为了在困难的时候帮助秋海棠。
而整本书中秋海棠一直都像一个女人一样,优柔寡断,什么事情都无能为力。
凡是遇到困难,都是别人出手帮助他。
同样,金庸先生的书就不一样,人物繁多,而且不会无缘无故出现,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逻辑十分清楚。
而且现实生活里,一个一年到头都喝得醉醺醺的人,他的活动范围不会远,他的生活基本就是喝饱了睡,醒了又喝。
嗜酒之人,大多不会有热心肠的。
何况秋海棠出事之后,搬过两次家,而同时玉昆也和罗湘绮联系,湘绮在袁死后,也辗转过多地。
试问,一个酒鬼,怎么可能会常常为这一对亡命鸳鸯奔波?
这是《秋海棠》这本书最为明显的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