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印度短片,让人印象很深刻,视频中父亲到已婚的女儿家去做客,可是刚到家没一会,女儿就开始忙碌起来。
一会做饭、一会洗碗、一会打扫卫生、一会还要带孩子,一点儿也没消停。
可是再反观女婿,却一直坐在那里悠然自得玩着电脑,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妻子的照顾。
父亲非常心疼女儿,可是却没法开口,因为年轻时的自己就曾这样对待妻子。父亲临走时,给女儿留下一封信,信中表示自己非常抱歉,给女儿做了一个坏的榜样。
父亲这个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甩手掌柜对家庭和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这时的他才明白做一个好老公和好爸爸是多么重要。
他也在信中告诉女儿,家务和琐事不是女儿一个人的任务,丈夫也需要分担。
之后这位爸爸开始改变,尽力去弥补妻子,重新打算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孩子们总会不自觉地去模仿父母,以及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
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 65%以上的母亲发现自己的女婿和丈夫如出一辙,15%的女生选择和父亲完全相反的另一半。
事实上,很多人都会发现未来的另一半或多或少都会有父亲的影子,即便有些女儿从小并不喜欢父亲,甚至极力想要找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另一半,未来的另一半仍然有可能和父亲有很多相似之处。
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个男性形象,是女儿接触的第一个异性,从小,孩子对男性的认知就从父亲这里开始,包括父母如何互动,包括父亲如何对待女儿等等。
而这些都会未来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择偶的标准。
黄磊说过: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
一个被爱滋养的孩子,才有可能才未来获得更大的幸福。
权威期刊《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有一篇论文,文中提到父亲的行为会影响女儿的择偶观。
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过程中招募了233对亲姐妹,在实验中将姐姐和妹妹分开,让其中一方与父亲共同生活,另外一个则与父亲分开,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两姐妹在择偶选择中差异性很大。
如果父亲有很多不良行为,比如出轨、家暴、脾气暴躁等等,那与父亲接触更多的那个女孩,生活更容易受到影响,对未来伴侣的要求会变得更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父亲已经很差劲了,按理说这些女孩理应寻找与父亲不同的男性做未来的伴侣,为什么反而更容易遇到差劲的另一半呢?
根本原因是因为她们在原生家庭见惯了父亲的不良行为,甚至会受到父亲不公平的对待,而这反而拉低了他们的择偶标准。
当生活中有人给了她们一点温暖,她们就会觉得遇到了阳光,但是这可能只是别人生活中非常正常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女孩往往就会轻易的开始,但因为习惯了被伤害,所以又总是舍不得得放弃,就很容易在感情世界中受伤。
说白了,父亲越糟糕,孩子看到的爱的底线就越低,她们更不懂得好的爱情的样子。虽然羡慕,但是却很难抓到。
相反,如果一个小女孩从小生活在父母相爱,爸爸妈妈都爱她的环境里,她很清楚的知道爱情的样子,就不容易被现实中那些细微的事情而感动。因为对她们而言,很多事是家庭中常见又耳濡目染的,她们内心深处对幸福的标准会更高。
所以,很多时候,别轻易的觉得爸爸的作用不大,爸爸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女儿对异性的选择,换言之,也就是会影响女儿的一生。
爸爸们对家庭中女性成员的尊重、疼爱会成为女儿未来选择异性的一种标杆,只有父亲给足了爱,女儿才不会委屈自己去迁就别人。
马伊琍曾经在《朗读者》上说过这样一句话,非常中听,原话就是:
一个女孩子,如果有一个非常非常爱她的父亲,这个女孩活在世界上会很有底气。
每个女孩都应该有这份底气,而作为爸爸,也应该明白,孩子一出生自己的责任就开始了,只有自己对妻子足够好、对孩子足够好好,能够正确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女儿才会得到更多的爱。
一个家庭中,爸爸爱妈妈,就是最好的情感教育。
当一个女儿真正的见过爱,未来她才会更好的识别爱,不会轻易被蒙蔽,也不会在感情中总做妥协者。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曾经这样解释:
我们会在潜意识中将爸爸妈妈当作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如果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很少,我们一样也容易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只是情形更加复杂。
总而言之,作为父亲,应该明白孩子从出生时,就注定与父母有联结,父亲的行为、父亲的性格、父母的互动都对会对儿女的未来的造成影响,甚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女儿的择偶观。所以作为父亲,有了女儿后,就应该真正成长起来,做孩子的好标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未来女儿想要嫁给像爸爸一样的人,才说明爸爸这个角色是成功的,所以为了女儿,你努力生活了吗?
我是阳妈@阳妈育儿大作战,喜欢可以点赞关注我,育儿路上为你避坑,也会有儿童心理学和孩子性格成长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