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九月底,伙伴四人逃课来了一场公路旅行。从北美的西南端洛杉矶出发,沿着美西的15号州际公路(Interstate 15),途径拉斯维加斯,盐湖城,科罗拉多大峡谷,直到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美国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我向往这个国家的理由。
选择九月,是因为此时的黄石已是深秋,再过一段时间入冬后几个入口将会被关闭,高海拔地区则进入长达五个月的冰封。黄石有着美国90%以上的原始森林,全世界一半的地热点和三分之二的间歇泉,数之不尽的珍稀物种。为了保护这片土地,游客能到之处仅是其中一些占比极小的零散的开放区。在对参访者的提示上,人们被要求为野生动物让路。
Let it Burn
黄石最为震撼我的,是一个名为“Let it Burn”的管理政策。只要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且不危及人的生命及财产,即使火烧得再大,园内的巡逻员都不会干涉,让它自生自灭。
这一政策造就了美国黑松的时代。自从一次燃烧长达数月的大火过后,众多林木都被烧毁,而后人们意外地发现,经过高温的炙烤,黑松储藏在地下的松果崩裂开来,新的一代从灰烬中萌生。在每一次山火过后,美国黑松不断拓展领地,如今已成为黄石地区的主要树种。
古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大自然面前,这世上的一切都没有绝对可言——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没有绝对的强弱,一切都是因果。人类从自然走出来建设社会,不断在毁灭中重生。历史充满了毁灭,人也是。杨绛先生说,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才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都说人生苦短,总有一些毁灭的时候让人能够也得以仔细体会生而为人的漫长和苦痛。
幻想某一天,大火熄灭,松子的新芽们在灰暗的天色和土壤中破壳而出,纤弱的身躯在黎明的清风中舒展。新芽们为这一刻等待了很久,终于可以说话。他们互相打了招呼:Rough day,huh?
远处,日出东方。
原来是银河
我们在公园湖泊旁的木屋宿了一晚。天早早暗了下来,我们出门走走,熊的嚎叫声忽远忽近。抬头是漫天的星星,那天我第一次知道,像无数画作里影像里所展示的,星空中横贯的那一条就是银河。实在美妙。
在此之前,在中国南海北部湾的涠洲岛的夜晚里,我第一次看见若隐若现的银河。而这是第二次,更为清晰,更为闪耀。因为无法解释这些遥远的神奇的景象,所以才有了童话故事吧,这么多闪烁的星光仿佛只能是精灵抖落的魔法,比对我说是距离几亿光年的星球更为可信。
我爱一切广阔的风景,大海,沙漠,森林,天空——仿佛是造物主在借此鄙视人类的渺小和庸碌,又像是在启示人类常怀热爱和感动。
黄石拥有我所见过的最美的天空,在此之前西藏是心目中的第一。二者都拥有密集又沉坠的云彩,抬头可以感受到温柔的压迫感。而黄石因为有着神奇的地貌,像是倾倒在大地的调色盘,随意放置一个空框,都能成为一幅让人不由赞美的画。
原始的生命力
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常能看见野生动物。比如麋鹿,在公路上行驶可以看见路边山林里的鹿的尸体,甚至会碰上一跃而出的傻乎乎的鹿撞上你的车。
在美国的其他的一些国家公园或者野生动物保护区,也常能看见熊。在位于田纳西州的大烟山国家公园(Great Smoky Mountains Park)骑行时,远远地看见熊瞎子的一家三口在树下觅食,觉得甚是可爱。
而黄石,更像是野生动物的大本营,这些物种在这里繁衍了许多个世纪。他们不是慢悠悠生活的居住者,而是环扣着厮杀和危机的自然生物链。黄石有着庞大数量比例的灰熊和野牛。美洲野牛倒是真的第一次见,披散着浓密的毛发,喜欢土浴,不移动的话还以为是一个个土堆。
许多人喜欢美国西部的粗犷,黄石则是升级版。当你从海岸线出发穿越峡谷和荒漠,记得先在黄石入口的浓墨重彩的小镇来一扎啤酒。——这是你想要的风尘仆仆的西部。
而进入黄石的领地,呼吸里满是硫磺的气味,四处可见腾腾的热气如同仙境,热气里是前所未见的神奇的色彩。去老忠实(Old Faithful)等一场喷发,去看硅沙地里的五彩斑斓的泉眼窟窿,去看黄石河坠落峡谷,麦迪逊河卖力地奔腾在秋天里,大地的低处有麦浪,高处有层林和雪顶。——这些则是超越你想象的留存在地球上的杰作——Work of god。
祝你和我的今后,再有一场如此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