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每粒微尘的移动。
注意每个刚抵达的旅人。
注意他们每人想点不同的菜。
注意星怎样沉,日怎样升,所有的河流怎样共奔大海。
--鲁米
“自我的五个维度”模型--
自我的稳定性:分数越高,就代表一个人的自我越稳定、越结实;分数越低,代表一个人的自我越脆弱,越容易瓦解;
自我的灵活度:分数越高,代表一个人就越容易及时调整;分数越低,代表一个人会越容易固守着自己的自我;
自我的疆界:一个人会将自我延伸到多大空间;
自我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程度,他是有汹涌澎湃的力量,还是只是涓涓细流;
自我的组织力:一个人能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自我,特别是,在高压的情况下能否及时做调整,当自我被打碎后,能否得以疗愈。
第一讲--自我的稳定性与灵活度
武老师在面试心理咨询师时,除了专业方面的考量,他还会对一个咨询师的人格做出评价。最简单的两个标准,就是看一位咨询师的自我稳定性和灵活度。
关于自我稳定性,如果打比方的话,它主要就是看一个人的容器是不是结实。
一个人的自我,有外壳,也有内在。而自我稳定性,主要看的是,这个人的自我外壳是不是结实。
精神分析特别强调,父母要做孩子的容器,老师要做学生的容器,咨询师要做来访者的容器....这个容器容纳的是对方的情绪和活力。
关于这一点,我有很深的体会。我是一位母亲,又是一名老师,经常会遇到学生或者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有时自己的状态不是很好,心情很低落,刚好遇到孩子或者学生也在闹情绪的时候,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变得很差,不觉察的情况下还会冲孩子们发火。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外壳弱的表现。
武老师老师说自我的稳定性对于心理咨询师尤为重要。当来访者有强烈的情绪喷发的时候,作为一名咨询师,你的自我得像一个结实的容器那样承接住,不至于被来访者的情绪弄得濒临崩溃,让容器破碎或者出现大的裂缝。
容器的外壳,是有不同质地的。它最好是一层坚韧有弹性的皮肤,这样不仅可以承接住情绪和活力,而且还要足够的敏感度。
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自我外壳,是像有弹性的皮肤,还是像僵硬的树皮、石头、钢板或厚墙或者其他的什么隐喻?(我的自我外壳像有弹性的皮肤,哈哈)
如果是树皮或者石头之类,虽然你的自我外壳够坚硬,但是缺乏敏感度和灵活性。
自我稳定性低的话,就意味着,一个人的自我外壳,有了大的裂缝,他的自我甚至是破碎的。
所以有人拒绝社交,是因为他们的自我非常的脆弱。
自我灵活度高的人,可以敏感地感知别人,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的状态。
自我状态有三种,分别是父母、成人和儿童。
譬如一位女性,自我灵活度高的话,她可以在妈妈、女人和女孩这三种状态中自由切换,有的时候甚至也可以切换到男性的相关角色上。对于男性来说则是,一个人可以在父亲、男人和男孩之间自由切换。
自我灵活度高的人还可以在关系中变换姿态和态度。他的自我是流动灵活的,因此可以敏感地感知外部世界,及时作出种种调整。
自我稳定性和自我灵活度像是一对对立的概念。自我的稳定性,即在关系中,一个人如何能够守住自己自我不崩塌,而自我灵活度,即在关系中如何能敏感地感知到对方并调整自我。
最好的状态是,一个人既有高自我稳定性,又有高自我灵活度。加入一位在外企工作的高管具备高自我稳定性和灵活性的话,她可以同时处理十几件事还不觉得累。这样的高自我稳定性,让她的人结实有韧劲,能够承受高工作强度,而高自我灵活度,让她可以轻松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适应变化多端的工作环境。
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拥有高自我稳定性的话,他会成为一个结实的容器,能够承受来访者情绪的风暴,以及一些可怕的现象和现实。高自我灵活调度会让这位咨询师可以敏感感受和及时调整。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自我太稳定的咨询师,有时候会缺乏一些犹如神来之笔的洞见力。
洞见力是和直觉有关系的,而直觉,似乎是自我不那么完整的人,才会拥有的东西。
鲁米有句诗是这样的--伤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依照这句诗的哲理,就好像是,隐藏于自我深处的灵性之光,得通过一个破碎的自我,才容易呈现出来,假如一个人的自我太完整了,这个灵性之光,就被防御住了。
总结:
第一,人格理论有两种,一种是经验总结,另一种是统计学研究的结果。前者就如弗洛伊德的人格构建理论,也就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后者有五大理论。
第二,自我的五个维度,可以作为看人时候的一个模型,并不是成熟理论。这五个维度分别是:自我的稳定性;自我的灵活度;自我的疆界;自我的力量和自我的组织力。
第三,自我的稳定性,是一个考量相对成熟的维度,它像是在描绘一个人自我的外壳,你可以问问自己,你的自我如果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的外壳,是什么质地的,是有弹性的皮肤,还是破网兜,还是树皮、钢板、石头与墙?
第四,自我,发生在关系中,这五个维度,是在考量关系中的“我”和“ 你”。例如自我稳定性,是一个人在关系中守住自我的因素,自我灵活度,则是一个人在关系中感知对方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