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大二的时候,我们大学图书馆办了一个叫“读者之星”的小活动,我还光荣上榜。一开始我有些疑惑,因为我发现有个人和我同一个学院,名字只和我相差一个字,我凑近了看看对应名字的学号,发现那是我的学号,原来是我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不太容易打,给空着了。然后榜上还有些介绍,写了些读书带来的诸多好处又如何让人受用云云。
那时候我深深得受了《黑天鹅》作者塔勒布的影响,遇到什么观点,总是想去证伪一下,于是脑子里又蹦出来一些怪话。
第一个问号“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我小时候,我有一同桌,特别积极上进,她每次写作文都用这句话,她每次说起这句话,整个胸脯肚子都往上顶,用满满自豪的神态,眉飞色舞,整个一个“气自华”真人版。一度导致后来的我也把这句话奉为圭臬,顶礼膜拜,饱读诗书。后来当我接触到以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高高悬在我的头顶的话。
“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就是等你读了很多诗集书籍,你肚子里有货的时候,那你整个人的气质自然就上去了,就高雅大方了。
咋一看是没问题的,其实到底会不会“气华”,答案应该是不一定。一个人的气质啊,读书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到底是往哪个方向,其实说不准。一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不同。二是我们受到的影响越多,可能就越会接近我们意识深处潜意识里真正的自己。就拿读书来说,我们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喜恶之分,比如一部神雕侠侣,有的人喜欢穆念慈,有的人喜欢黄蓉,有的人喜欢杨过,有的人喜欢周伯通,甚至还有人喜欢里面的大雕。通过喜欢的人物,找到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部分,然后整个人的气质变化就悄然无声地潜移默化着。再回到“气华不华?”,就拿《神雕侠侣》来说,喜欢大雕的姑且不论,那喜欢反派的,喜欢各色各样的小配角的,也是大有人在的。可这一部小说里,全部都是“气华”的人吗?明摆着不是。那读者受到影响会往哪个方向走呢?也是未知。再由一本书推而广之,从《论语》到《圣经》,从自然科学到社会人文,各种各样的人喜欢各种各样的书,读书读了个饱之后,“气”长得高低美丑就各凭造化了。三是,腹有诗书之后,想不想气自华?大智之人,可能若愚,因为他“藏拙”“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不一定就是腹有诗书了就要展示给别人看,大隐隐于市,靠的就是看起来普普通通,没有什么扎眼之处。
第二个问号,读书有用没用?
这个问题其实与上面的问题有关联。无数人说过读书扩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思想深度等等。我并不否认这些。但是如何算是有用?举个简单的例子,物理上有做功这个概念,还有一个有用功的概念,扩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也好,提升思想深度也罢,都算是做功,但是算不算有用功要看自己的目的了。
从实用主义角度说,如果一个人想达到一个目的,然而书在这个达到目的过程中不能作为工具的话,那么读书就是没用,相反则有用。
从而可以引申到无数个有用没用的的话题,同一个行为,在不同人不同时期不同目的下产生的效果都不同,所以判断一个行为有用没用,首先要找出目的,然后再具体分析行为与目的的相关性,再进一步才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