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出自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讨论了在寿命增长、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个人该如何应对,使长寿成为天赐之礼。
作为个人,如何在长寿时代把握机遇?这本书在人生规划和下一代的教育上给了我深远的启发。本书行文有些偏理论和学术,但它确实是一本通俗读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阅读,我相信都能拓展自己的认知,也会给不同的读者带来不同的体会和启迪。
- 三阶段人生到多阶段人生的转变
传统的三阶段人生,人们顺序经历受教育阶段,到就业期,到退休期。但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现实中,我们发现人们不得不通过大幅度延长就业期,来实现第三阶段的财务平衡。事实上,日本、新加坡开出租车的老人,各国不断延后的退休年龄已经印证了这点。不用举更多的例子,你一定可以想象三阶段人生的艰辛与乏味。
本书作者设计的多阶段人生模式向我们揭示,我们可以改变退休了才有空闲的情况, “迷你退休”将贯穿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探索自己,走进更符合个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而新的人生模式中,除了财务的平衡,也需要我们专注健康、人际关系、转型能力等无形资产的积累。
- 专注无价之物
作者将对长寿人生有意义的无形资产分为三类,一是帮助我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增加收入的生产资产。包括知识技能、个人声誉、人脉资源等。二是关乎我们幸福指数的活力资产。包括健康、友谊、积极的家庭关系等。三是成功实现变革和转型的能力,即转型资产。包括对自我的认知、接触多元网络的能力和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
前两者很好理解。对于转型资产,自我的认知,多元网络以及欢迎新体验则是三个互相关联的要素。在多阶段人生中,我们不可避免的将在不同的职业状态中进行切换,在某个阶段我们可能会投身高强度的工作从而积累更多的有形资产(金钱、固定资产),而在某个阶段我们可能会成为自由职业者,将更多精力付诸于家庭、健康、新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累积。不同阶段之间的转型需要我们具备丰厚的转型资产,在这些转型资产中,对现在及未来清晰的自我认知指导我们明确“个人标签”,往更贴合自己的方向深化发展;而拥有多元的网络则一来为转型提供资源,二来让我们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到可以模仿的楷模和例子;此外,转型不应该是被动的转变,而是我们对于人生不同阶段想要的状态的积极选择,因此只有对新体验具备开放的态度,才能拥有打破惯例的勇气,付诸行动,成功转型。
- 浅谈对我的若干启发
l 终身学习,将娱乐时间用于再创造
更长的生命周期使我们必然要经历更长的社会发展阶段,叠加日新月异的技术更迭,终身学习才足以应对外界的变化。在我看来,终身学习也是突破自我的重要推力。现今我们拥有太多的消费品,抖音、小红书、各种各样的娱乐唾手可得,挤压着我们的时间,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的闲暇时间也变得忙碌。如何在娱乐中学习,如何专注于自我标签的雕琢,需要我们付诸实践。
l 学会理财,延迟满足,拒绝消费主义
金钱与幸福感固然没有直接联系,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拒绝消费主义,延迟满足,增加储蓄并通过理财使财富增值,最好养成一只在长寿人生中源源不断下金蛋的鸡。健康的身体,加之有形资产的支撑,使我们得以享受高质量的长寿人生。
l 重视规划和准备,伴侣的参与很重要
规划和准备使我们在多阶段人生的转化过程中承担更少的风险,使各个阶段的过渡更加平稳。而对于双收入家庭,夫妻之间共同规划,在多阶段人生中密切协调,使整个家庭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当夫妻中某个人专注于家庭及无形资产累积的时候,可能就要求另一个人更多承担起赚取有形资产的责任。
当然《百岁人生》带给我的思考不仅仅是以上,对你会有什么助益,要你翻开书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