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科幻片,需要完全打破以人类为本位的思维模式,呈现和人类运行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这才让人觉得过瘾和颤栗。从这个标准来看,《星际穿越》、《三体》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而最近上映的《Arrival》则是最好的科幻文艺片。
整部电影用了环形叙事结构,女主能感知未来,她在电影中的使命是作为语言学家,解析出外星人造访地球的目的。最后的结论是外星人是人类的好伙伴,他们此行是善意之行,只是为了3000年,地球人帮助其渡过危机。
这样的设想从科幻层面是略显寡淡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它讲了一个好故事,科幻只是这部电影的外衣而已,内核还是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所擅长的人性和人生。
《Arrival》里说,和你并肩站在外星人面前的那个人,是你未来的丈夫,你们还会诞生个女儿。它还说在未来的某一天,丈夫会离开你,然后是女儿的猝然病逝,留下你独立承担。而这一切在开始之前,你都已经洞悉。
我们所拥有的认知是,先有因再有果,拥有选择目的地的自由意志,要做的是努力走对每一步做对每一次选择。就像唐僧西天取经,向西而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能取得经书。即使对于大多数不能到达预期目的地人来说,他们宁可把原因归结于过程中的选择错判,而不是终点早就被预设了。没有人愿意承认,我们的一生是在跟着上帝预设的剧本走。而电影比这更残酷,女主对未来发生的一切悲剧都早有洞悉。这是一种宿命注定的悲伤,你无力挣脱。
让人悲伤的并非是擦肩而过,或者不曾遇见。也不是走了几百万光年终于抵达你的面前,却不能再前进半步。而是你知道,再往前一步,会有美好发生,但之后就是无可避免的悲剧。这一步,迈与不迈,都是太过艰辛的选择。如果有的选,你是否会让一切止步于此。这样,不会有眼神中溢出的怦然心动,新生命降临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幸福感,那些美好到不似真实的时光,以及随后命中注定倾泻而下的悲伤。
然而,
结局的定义是什么?岁月长河中,每一刻都是独立的,都是当下的结局。这一刻的终点是下一刻的起点。如此生生不息。
这一刻的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之前的每一个独立的终点,不论是夜幕下他向你诉衷情,融融月光下他问你想要个孩子吗,还是攥着拳头呱呱坠地的新生儿,你都坚定的选择了move on。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Arrival》是最佳科幻文艺片的原因。后来和一些朋友聊到这部电影,都会聊到的一个话题是,如果你是女主,你会如何选择。所有参与这个话题讨论的人都给了毋庸置疑的肯定答案,都坚信,如果身处那个地步,再艰难也会如女主一样move on。 包括我自己。
但是语言终究是太容易作伪的东西,你没有走到对方那个地步,是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会做什么样的抉择。比如说男主的离去,也许是早已预设路径,但也是当人在面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女儿在25岁会病逝这一注定结局),会选择逃避的本能反应。
只是觉得,若是男主能一直守护在女主身边,和她一起面对女儿早早离逝的残酷,就如当年他们并肩站在敌友难辨的外星人面前,是不是将成为势不可挡的忧伤下,细碎纷扬的几丝暖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