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曾为一个问题苦恼过一阵子:这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的脑袋能够掌握所有的信息,包括各种十万个为什么,或者各种机械使用原理,世界地图,人类历史,花草的属性,甚至是我们每个人的名字。
现在心里肯定有答案了:不可能,除非我们的大脑被嵌入了芯片,里面承载着这地球上所有大大小小的信息。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发现,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单位。你随便问一个人,问他记得的某一品类的全部品牌名称,很少有人能说出七个以上的品牌名称。
就像有一次逛街时,突然收到一个朋友说让我推荐十本不错的社科类书籍,我不假思索能说出3本,然而接下来的就要慢慢回忆自己看过哪些书,才能憋出10本出来。
所以逛街买东西的时候,让你立马说出某类物品的品牌,别说7个了,估计大多数人不假思索的,也就只能说出3个吧。
所以,如果我们的品牌所处领域已经有2-3个大神占据着,最好还是避开与巨头的竞争。
其次,我们的内心不喜欢改变认知。
尽管百度近些年来出了很多丑闻,然而我还是很坚定地使用百度。
还有一次不小心卸载了谷歌浏览器,于是我便打算试试其他的国产浏览器,搜狐,猎豹,360浏览器都各用了一段时间,然而心里总是觉得不舒服,最后还是只能换回谷歌浏览器。
想让消费者改变认知的品牌一般只有失败的下场。所以想要占据用户的心智,就像《定位》里说的,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纯洁的心智,一个未受到其他品牌污染的心智。
秋叶大叔也说,要从市场空白切入。那些市场规模大,交易频率高的市场早就没有我们的位置了。
除此之外,我们的大脑对新概念的认知极慢,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我们更喜欢那些熟悉的事物。在识别新事物的时候,大脑倾向于与脑中已经存在的的想法和概念联系起来。
所以想要让自己的品牌占据心智,绝不是自己创造一个新的概念然后打入消费者的大脑,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就像饮料“七喜”,七喜给自己的定位理念是“非可乐”,“非可乐”定位通过把产品和已经占据潜在客户心智的东西联系在了一起,它没有告诉用户它是什么一种新的大家没听过的饮料,而是告诉大家这是一种可以代替可乐的饮料,可以代替你们常见的那种饮料。
所以七喜成了世界上第三大软饮料。
然而,后来七喜打出的广告是“美国人人喝七喜”。这除了在说自己公司的愿景,并没有起到什么用。因为“七喜”对少喝软饮料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概念,而“非可乐”就能让人与熟悉的饮料联系起来。
所以七喜的市场份额又大大下降了,只有雪碧的一半。
因此,品牌定位要从你的潜在用户中的已知认知中寻找。定位本身不是创造,而是重构已知的认知。
好啦,最后可以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3条认知规律:
1、人脑最多处理7个单位的事项。
2、人的认知不喜欢改变。
3、人脑喜欢在接受新事物时与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