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会,小友煮咖啡助兴,香飘满屋。各款各味,品啜甚欢,这边称甜,那厢嫌酸——甜酸口味难调,正合了纷扰的多样世界,所谓五彩缤纷,所谓世态炎凉。
阿宝随爹娘一道来,长久不见,小囡面孔依旧,奶气尚存,细长条干未变,个头却窜上很高,超出他娘一大截,比肩他爹,十四龄小儿,大脚一双,长成四十五码,众友惊诧!从前拿他和另一小囡开玩笑,“小丈夫大娘子”之类——大人开玩笑,常常不着调,图自己痛快,轻小人感受(可怜小人彼时未能感受)。如今思量,旧话可提,玩笑却再也放肆不得——小人渐成大人,大人成老人……
嬉闹一阵,阿宝终于静下心,桌前阅书写字,像模像样,询称习作业。一书摆面前,崭新,不算太厚。凑上瞄一眼,书皮上二字醒目——“活着”。阿宝娘一旁解释:“学校布置寒假作业,写阅后感。”因愧孤陋寡闻,不知窗外世事多变,涉世未深初中生,竟也评上了余华的大作!
聚会之后,找来《活着》,一气阅完,良多感慨。掩卷静思,“活着”二字意味深长,是书名,亦可谓书之题眼,指状态,尤指过程——不计较命运带来苦难、不以别人眼光为鉴、豁达坦然的生命过程。范文正公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尼采言“知其为何活,方忍万般事”(Wer ein Warum hat zu leben, ertraegt fast jedes Wie.),对照来看,异曲同工,可作绝妙注解。
咖啡甜酸,琴曲疾缓,阿宝“四十五”,海宽五十八,耿兄牙齿松动,老段眼袋下坠……林林总总都是活,坦然视之、豁达处之,是活着——《活着》到活着,这道生命“知行合一”的大题,可谓理论到实践,答对很难。
自幼喜读书(所幸彼时无须写书评),名著杂类,涉猎颇广,多看热闹,难得甚解,一知半解者多,得要领者少。想也无可厚非,乳臭未干,岂是说解就能解?后来明白,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与年龄、阅历息息相关——走过春夏秋冬,阅遍世事沧桑,方解书中金、玉之妙,上岁数才读懂。也有一些书,懂与不懂,尚得看“思考”与“悟性”的脸色,《活着》是一本这样子的书。
福贵牵着牛走回村,远处袅袅炊烟。阿宝开学交了差,不知分数如何。还算精致的红瓷杯中,小友送的咖啡冒热气,端起满啜一口,果木味充盈唇齿间,初酸后甘,捧起身边另一本书,香气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