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次参加活动的收获就是,以前做完难度很高的一件事情之后,就会松懈一下,做一些与价值积累无关的事,现在发现,如果我工作忙完,觉得人一下空出来后,我就会利用碎片时间,把书看一点,输出一点,成为我不掉坑的方案之一了。
另外,觉得外在的动机,还是会起到督促我的作用,比如在群里打卡。
还有,成长从“易”开始,先完成,再改善,再提升。
161023
1.自我复盘有时候因为很简单,但是一闪念一回想的过程,往往容易得过且过:得出了一个结论或者是认识,事情想通了,心里高兴了,也就放下了(这里是很大的坑),然后做其他的事情去了,这个结论或者认识很快也就过去了。等到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犯过的错误可能一犯再犯,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将事情一遍遍的重做。
(笔记:好记行不如烂笔头,“不要太高兴了”这句话好重点好重点,人在平静的时候才能产生洞察力,高兴了或悲伤了,但凡有情绪的时候,所思考的深度就会很有限)
2.复盘有收获的时候,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刻拿出笔,或者是在电脑上记下自己的所得,如果有可能,他应该详细记录下思考的过程以及得出结论的事项。
这样即使过了一段时间,再回头看,也还是可以追溯当时的逻辑,而情景的记录,也有助于加深对复盘结论的印象。
3.不要将复盘得出的文档,放到自己再也不会看一眼的地方,而是一旦通过复盘得出新的观点和规律,就要添加到复盘的文档中去,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就是所谓的“与复盘共呼吸共命运”
(笔记:把复盘的文档放在自己的常看到的附近,并且最好是建立框架型的知识体系,有相关联的知识就放进去)
4.复盘主要的不是程序,而是一种习惯,如果复盘成为习惯,像联想要求员工那样“与复盘同呼吸共命运”,那么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件,都是一个学习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笔记:电光火石之间呀,结合前面“不要太高兴”有了重大启发,我想到了一词“洞察”)
161024
1.目前除了联想集团,在有意识、成制度地进行复盘,它还是一种不为我们注意的方法。(笔记:谁先实践和应用,谁得利好和先机)
2.学习提高的两种途径,看书和复盘。
3.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生命有所成绩,你首先要喜欢看书,因为你可以通过他人的经验获得成长。其次你要精通复盘,从自己的过往中学习,不用一遍一遍地交学费。
4.在中国人读书少的今天,更是要精通复盘,这就相当于走路的两条腿走路,自己不读书又不精通复盘,就相当于无法走路了,更不要说走得快和远呢。
(笔记:阅读和复盘很重要)
5.但相对来说,一定要精通复盘,毕竟书本很多,还是别人复盘得出的结论,未必会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而精通复盘,自己得出经验教训,是自己,“悟”到“觉”到的,记忆深刻,理解才能够透彻,在今后的运用中,也才能融会贯通,实现最好的效果。(笔记:复盘比看书效课更好。)
6.我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复盘,可以明白其中的原因,究竟是本质的?还是偶发的?最终我们能够清楚自己的斤两,不会为外在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外在的失败而垂头丧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笔记:看关键词)
7.复盘的次数多了,会改变自己的气质,作为组织和团队来说,也能够改变企业的气质。
8.一般人们总是习惯复盘自己做过的事情,因此,书中将复盘他人,单独列出来与自我复盘和团队复盘一起并称为复盘三种类型。
复盘他人一个重要的类型就是对标杆复盘。
9.如果在自我复盘的过程中能够借助高人的指点,那么就可以超越自己的层次,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自我复盘的结论也将更加可靠,也可能会复盘出更多的结论,也更有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10.自我复盘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不会记录,更不会应用。简单的想一想就过去了。(笔记:补充昨天的,记录有利于深度思考)
11.团队复盘
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不能是秋后算账的大会,
不能是强调客观推卸责任的大会,
不能是寻找替罪羊批斗的大会,
而是应该寻求探寻真相,求知求真的大会,是观点和思路交锋的大会,是验证逻辑的大会。
(复盘的坑,复盘的注意力是放在事情上)
12.要在企业中形成共识和规定,任何一次复盘,参与复盘的每个人都是安全*的,复盘是为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笔记:提问是为了离事实本质更近,而不是为难某些人)
恩
161025
1.好的复盘文化,将使大家不是针对他人,而是针对事情。
2.复盘团队有三种角色:引导人,设问人,叙述人。
引导:人是为了避免偏离复盘设定的方向;
设问:是引导大家思考;
叙述:除叙述复盘事件的情况,同时回答设问人提出的问题。
3.个人复盘中没有角色划分。
4.从大的流程上来看,联想集团,将复盘划分为四个步骤: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本书中分为八个步骤:回顾目标,结果对比,叙述过程,自我剖析,众人设问,总结规律,案例佐证,复盘归档。
5.复盘他人,是一种非常“划得来”的事情,因为所复盘的事情你并没有真正花成本去做,是别人用资源在你面前“演练”的一番。
161026/161027/161028(只看未输出)
161026(161029后补)
1.一般来说,个人可以进行自我复盘,组织可以进行团队复盘,还有一种不为人所关注的复盘类型,那就是复盘他人。个人和团队都可以复盘他人。
2.复盘他人,分两种:一种是纯粹复他人的盘(找出做好或坏的关键和规律),一种是对比复盘(差距及关键成功的要素)。
- 联想集团与戴尔公司的大战,还有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就是在对比复盘的基础上,发现了电脑行业的摩尔定律,最终奠定了打胜仗的坚实的基础。(摩尔定律:同样的价钱18个月后能买到更高的性能。)
3.复盘他人最有效的一种类型是复盘标杆,标杆是做的最好的组织和个人。
通过对标杆做的事情进行复盘看清他们的行为,认清他们的想法,通过思考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去寻找行业和事情的本质和规律冷,可以比较快地帮助我们接近真知。
- 在本书中有提到,对复星的多元化进行复盘,复星之所以能够避开多元化的陷阱,复兴采取“彻底的多元化、彻底的专业化”战略,彻底的专业化是从经营的角度说的,进入任何一个行业之后,都请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不往参股或控股企业中“掺沙子”。
对复星的这个多元化标杆的复盘,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可以找到多元化的规律。(笔记:以前的思维是说需要专一的,但是在这里接触到多元也是可以的,哈哈收获)
4.复盘他人之后有三种可能:跟风,借鉴,主动出击。
这三种策略,都是以竞争对手为主,围绕竞争对手的出招,而确定的策略。它们并不是最佳的方式,因为还是跟着对方走,最有效的策略,是在他人复盘他人之后,把握行业的规律,抓住关键成功因素,从而获得最大的市场效益。
复盘他人,要避免每一种倾向,对他人的细节进行否定,从此否定他人,并进而肯定自己。这种只看见别人的“坏”而看不到别人的“好”的倾向,会让我们失去向别人学习的可能。(这里是个大坑,反之如果你能把好处都察觉并转化,内化,那才能对自己起作用,才会有改变)
复盘他人有一个天然的局限,就是信息不充分。
自我复盘和团队复盘,可通过:情景重现法,通过情景重现,可以回放当时做事情的所有信息。
但是复盘他人,旁观者最多只能看到一个大概,而且这还是别人给你看的,因此大量隐藏在冰山下边的行为和思维,旁观者是观察不到的。
那么,此时可采用:关键点复盘法。通过对一件事情进行关键点识别和分类,然后收集对手在关键点处的信息,重构关键点处行为背后的逻辑,从而实现复盘,从而得出比较符合真相的结论。
5.为了避免过快得出结论,我们一方面可以多次复盘,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结论进行多方面的验证,通过交叉验证,降低结论出错的系统风险性。
为了让复盘更加有效,必须强调要对事不对人。因为这个时候是解决事情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人员的素质问题,如果人员不合适可以在日后通过考核,进行淘汰,再甄选合适的人才。
6.五个复盘误区:
- 自己骗自己,不能无情剖析自己。
- 流于形式走过场。
- 追究责任变成批斗会。
- 强调客观推卸责任的。
- 太急于得出结论。
7.五个有利于复盘的“五求”:
- 求真:重在实事求是。
- 求实:重在内容找原因。(亮点与不足的原因)
- 求学:重在改进和提高。(亮点如何加强)
- 求内:重在反思和自我剖析。(不足如何避免)
- 求道:重在找到本质和规律。
161027(161030补输入)
1.复盘中有三种角色:引导人、设问人、叙述人;也就是说复盘过程中有三种职能,引导,设问,叙述。
2.引导人在团队复盘中,身份必须加以明确,而设问人和叙述人根据复盘的阶段和复盘的事件,身份可以转化。
3.引导人他要能够随时知道复盘中的逻辑发展方向,了解复盘已经达到的阶段,他不关注观点的对错,只关注流程,只关注讨论是否在合适的框架内进行,而不判断讨论是否正确,在复盘过程中,引导人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威性(是程序的权威性,而不是观点的权威性)。
- 引导一个议题的深入讨论。
- 结束一个旧的论题,开始一个新的话题。
- 宣布复盘的结束。
4.引导人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复盘的过程内在的进展逻辑之上。一般来说职位高的人,具有担任引导人的天然优势,具有程序的决定权,具有引导流程的权威,这个基本上是一个职场通识。
5.这个引导人,也可以由职位高的人去指定,也就是职位高的人可以将引导人的职位让渡出去,也可以是大家当场临时确定的。
当然,任何人,无论是谁,只要他被确定为引导人,那么就应该尊重他引导人身份,尊重他对程序的权威性,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来决定复盘的流程,即使职位高的人也不行。
161028(161030补输入)
1.引导人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是引导人而不是主导人。
2.引导是顺着逻辑思维的方向进行引领,是一个顺势而为的动作。而主导则是决定思维逻辑的方向促使其发生。
3.很多主持人都有引导和主导不分的问题,引导和主导的不同,可以区分主持功力的深浅(笔记:此处有标准),否则,如果变引导为主导的话,他这个主持人的职能就消失了。真正强势的主持人,会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导步步推进,让专家自己去自圆其说或者是漏出破绽。
4.引导人和主导人角色不分,最容易出现在职位高的人做引导人的情况下,引导人的程序权威和高职位给予的观点权威,让引导人变成了,兼具“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让观点的权威,代替了程序的权威,流程出现错乱。
5.出现这种情况,解决方法是:只需要大家安静1分钟,齐刷刷的看着他,他自然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职位高的人可以在会前与参与人员约定,一旦自己搞乱的流程,大家可以立刻打断他,对他进行纠偏。
6.引导人的主要职能是保证复盘流程的顺利进行,是程序的权威,而不是观点的权威,因此,引导人一般不能对结论或者是观点进行好坏的评判。
中国人喜欢绕弯子的根源,是因为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判,其后果都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场,赞同或者反对某种观点,这就与发表该观点的人,进行交锋,中国号称是最和平的民族,不喜欢树敌。
而在另外一种情况下,一旦觉得自己具有权威性,不管是职位的权威性还是观点的权威性,这些人又好像变了一种人,他们会立刻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驳斥,或直接否定。
特别要强调在复盘过程中,引导人应该始终保持中立和客观,面对这种各种观点都要做到不进行批判能,必须克服内心对愚蠢的主义,进行批判的冲动,因为这是在错用权威的程序的权威。
但是,当讨论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方向的时候,比如讨论从关注事情变成对人品的指责,或者是从复盘的事情变成了随意的漫谈,引导人此时,应该进行终止和纠偏。
引导人不能对观点进行评判,并不代表引导人不能对某一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他发表的内容,不能是对其他观点的评判,而只能是对自己观点的叙述,在叙述之前,领导人应该预先进行说明自己现在是以什么身份发言,是引导人还是参与者*,这样,其他成员就知道该采取什么态度对待你的话语。
161029(161030补输入)
1.引导人要保证复盘,引导人常用的话语有如下:
(笔记:话术需要刻意训练)
- 其他人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看法吗?
- 到这一步是不是就是最后的结论
-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会如何
- 看来我们可以结束这个问题的讨论
- 让我们进入下一个议题吧
- 在深入思考下会是什么结论
- 让我们开始吧有没有人有不同的看法
- 对这个问题再说点什么吧
- 让我们来假设一下
- 经过大家的讨论得出这些结论
- 你们认为这些结论是你们刚才说过的吗
- 你们认为这是你们最后的想法了吗
- 谁最后说两句
- 还有什么要总结的吗?
这些话都是针对程序流程进行的提问,而不是针对复盘的事情进行的提问。他们一般出现在流程的关节点上。
2.设问人是复盘中重要的角色,正是通过社会人提出的问题,引导大家进行思考,可以说好的设问人和好的问题是复盘能否成功的关键。
3.人们常说一个** 好的问题就已经将答案揭示了一半,或者说答案就隐藏在问题之中,而且问题还是逻辑思维的载体,体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子:联想收购IBM电脑,事前就不断地问参与谈判人员各种问题,敦促谈判人员更多地了解IBM,思考并购中和并购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考虑各种应对之策,后面也形成的预案,才出现的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为成功的案例。
4.每个参与复盘的人,都可以是设问人,只要他当时不是本次复盘事件的叙述人。
161030
1.设问人是问问题而不是给解释。
2.有两个坑,两种倾向,要避免:一是担心自己出丑,怕问的问题太幼稚,没有深度。二是担心让别人出丑,自己问题太尖锐让别人没面子。(笔记:这两点都是容易中枪的地方哦)
担心自己出丑:一个人的垃圾是另外一个人的宝,思考也同样如此。
担心别人出丑:则可能会让自己问无关紧要的问题,并且还可能会去补台,帮助叙述人给出解释。
帮忙给出解释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好人,不希望把别人问的难堪;另一种是跟叙述人关系不错,想帮忙解释减少叙述人的责任。
制止的方法可以采取处罚制度,一是规定只要有人替叙述人解释,就缴纳50元作为公司的娱乐基金;二是,就是哄笑制度,只要有人替叙述人解释,大家就一起轰笑他。
3.不帮助进行解释,可以逼迫当事人进行思考,也能促使大家更进一步的思考,解释往往会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别人给出的解释上,思考就停留在解释处,失去了进一步追问的空间和动力,降低了得出更本质认识的机会(笔记:此处有坑)。
例外情况,如果自己真的有叙述人没有掌握的信息,比如背景知识,行业潜规则,可以在提问提之前或者叙述人回答他人问题之前,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大家都有了这种信息储备,也能提升随后提出问题的质量。
4.问问题,虽然是本职工作和角色的要求,但是问问题要有价值,也还要有一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