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导演的电影”热辣滚烫“,看完回味了许久仍觉得意犹未尽,之前也刷到了不少人的影评,各种的角度,有批评,有赞扬,有抨击,有崇拜。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有很多层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性别,会看到不同东西。”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仅是莎士比亚的才华,也展现了读者的万千世界。
我也有几点想表达下:
1. 关于爱自己:用力学习过爱自己的人会被感动的。善良无法拒绝他人的人,往往不被家人朋友尊重,被背叛,被利用,仍温柔以待,不能对周围的人狠,成长的第一步只能从对自己狠开始。突然我的脑海里想起一个声音:“这人真狠,对自己都这么狠,不好惹啊。”正如主角乐莹的思考:心怀善意对待亲人和朋友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在擂台上打成鼻青脸肿的对手反而可以拍拍肩膀互相友好拥抱,这是为什么?
换个视角:习惯恃强凌弱,欺软怕硬的人看到那个软弱的人也可能爆狠劲的时候,是会从新审视“弱者”还是加大打击力度(开启批判模式)以维持在“强弱”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2. 关于自卑:自卑的人,经常被PUA的人会被感动的。善良和软弱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擅长PUA的人会把握这微妙的关系,辅以道德绑架的技巧,或巧取豪夺或示弱攻心得到想要的。
换个视角:经常PUA他人的人是否会在看到电影后产生巨大的危机感?这类人应该会对该电影的排斥和攻击最大,原因是如果被PUA的人学会了爱自己,成长了,就很可能会反抗,脱离被控制利用。PUA的手段会慢慢失效。
3. 关于减肥:没看电影前的关于这部电影的第一手信息是一年之内贾玲先增重40斤然后减肥100斤,同时担任导演和主演。一年,100斤这数字本身就已经让很多人动容,好奇。照理说为了某个角色减肥几十斤,练出一身肌肉的明星贾玲不是第一个,贾玲作为导演和主演,把减肥100斤的过程作为剧情的一部分融入电影,而且如此契合主旨,这一过程堪称极具创意的“行为艺术”,给整部电影的感染力带来了加倍效力。
换个视角:我刷到一个小视频:博主在电影院看完电影后用镜头怼着和她一起看电影的看起来有点胖的亲戚,咄咄逼人地追问:看完有什么感受?要不要减肥?镜头里那个被拍的人在回避镜头的同时是一脸的尴尬。
这不就是电影里杨紫演的那个角色么?有那么些人擅长利用各种素材,挖掘各种角度,用来贬低打击绑架对方达成目的的同时找到自我优越感。我在心里默默给那位被怼者脑补:扇对方一巴掌,附赠一句”我他妈给你脸了“……抚平下我内心的波澜。
4. 关于演技:各个角色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其中贾玲塑造的这个角色的说话声音的怯懦也是十分合理。有人用“除了主角外全员恶人”来形容这部剧,然而这些被称为“坏人”的人都不是面目狰狞,也不是歇斯底里,而且他们还都有看起来很“好”的一面,这一面有时候是有目的的伪装,有时候是作为另外一个身份的“好人”。这正是我们身边的那些人,那些朋友,那些亲人。
换个视角:电影里体现“坏人”的那些行为的实践者们看到此处是有种被揭穿的恼羞成怒?还是理所当然地发问“这算什么伤害,不是很正常吗?”
5. 关于赢一次:“自己由衷体验到的赢一次的感觉”送自己一朵小红花,做成了自己或者周围的人都觉得你做不到的事,并且这件事对自己是有意义的。可以是很小的进步,比如克服了恐高,独自一人的旅行,考了个证书……赢了一次就可以赢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地建立自信,重塑自己。我们看到了一年前后突变的贾玲,但是她自己看到的是一分一秒,一天一天的掉秤,而这一切是从第一天的掉秤一点点开始的。
换个视角:步子迈得太大,丢失了对自己的爱和耐心,“赢一次”一不小心会变成魔咒,成为毒鸡汤。
…………
送你一朵小红花,愿你有勇气面对你的伤疤,伤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