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之路,并不是只是读书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我很长时间,学习有什么用呢?
每个人对于学习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但是对于我,最大的问题在于我没有看到学习改变我什么东西,除了让我更迷恋学习,至于在工作和能力上的提升,特别不明显。
于是,我有点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我在学习,哪怕有人看到我读书,我都恨不得藏起来,做个透明人。
读书有用么,学习有用么。
我想大家肯定都持认同读书的作用,也都会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读书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更进一步说,我们半年读了几十本书,可是到现在有多大的提升呢,加薪、升职还是创业了。不用物质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心智上又有多大的飞跃呢?
所以当我努力读书、努力学习,却感觉自己原地踏步时,我第一反应是自己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当然不排除书里的观点也不全对,但是既然别人可以通过学习快速成长,而我却做不到,那么主要原因肯定在自己。
于是我把书抱出来再认真的阅读,课程拿出来一遍又一遍的听。
结果还是没有什么变化。
我开始慌张,因为这可能说明了一个我不敢接受的事实:学习对我没有什么用、读书也不过是一种时间的消遣方式而已。
直到我再次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下子我豁然开朗,曾经困扰自己多时的谜团渐渐解开。
我习惯上把个人能力理解为是技能的组合,而技能是什么呢,技能是知识、经验的混合体。
但是本书里提出了能力的三核,分别是知识、技能和才干。
这三者关系是层层递进的,也就是说积累足够知识,然后发展特定技能,重复使用技能最后形成独特的才干。
那么我的困境在哪里?主要就是一直在第一个维度转圈圈,看书、学习主要是为了吸收知识。有时明明一本书是讲技能的,我也硬是把它看成一本概念书,死记硬背一个又一个概念和方法,但是就是学而不使用,更不用说训练一项技能了。
这就好比盖一座大楼,费劲功夫收集了各种土质参数、掌握各种施工方法的资料,对材料研究的特别透彻,关于施工的各种流程、技术信手拈来,可是这个人就是不去盖楼。那么这样下去就算我们积累了一个图书馆多的建筑知识,也不过是一堆没有价值的信息,结果是我们很难实现自己当初的目标——建设一座大楼,更不用说成为优秀的建筑师了。
理论积累重要么,当然重要,可是实践更重要啊。空想不做,那么事情怎么会实现呢?
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在实践环节我仍然习惯性的逃避,幻想着学得越多自己就越强大。殊不知那正是阻碍自己的进步的最大敌人。
我们再来重新认识一下能力的三核:知识、技能和才干。
知识是收集概念和方法,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技能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字就是“干”。
才干,是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风格和特色,比如有的主持人以幽默著称,有的则以丰富的知识和应变能力而出彩,有的则是靠着深刻的洞察能力。
无论哪一种,这都是一个人的与众不同的标签,我们也称之为核心竞争力。
这三个层级就像是金字塔的三个部分,基础是知识,中间是技能,最后的塔尖是才干。一个高手的修炼之路也大抵如此。
最好的例子就是是张无忌学剑法。张三丰在很短时间内要传授他太极剑法,然后去与剑术高手一决高下。可是如何在短短的半个时辰内把剑法学会呢。
张三丰演示了一遍,然后问他记住多少,无忌说忘了一大半。
然后张三丰又演练了一遍,这回问他还记住多少,无忌转了两个圈,然后说全都忘了。当场的明教高手都暗自叫苦,教主什么都忘了如何跟八臂神剑较量呢。
然而张无忌靠着忘记的剑法打败了一流剑客。
他怎么做到的,他忘记的是招式,但是记住的是剑术的道义。
张无忌之前积累了大量的武学知识,并且认真修炼了九阳真经和乾坤大挪移。这让他从知识到技能,实现了能力的打造。
到了再练太极剑,虽然招式不同,但是武功与剑术的精髓是相通的,也就是有些普遍的规律。正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让他可以短时间习得上乘剑术。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完美的跨界。
一个英语老师可以转型做手机,而且还在教大家如何创业。他叫罗永浩。
一个做杀毒软件的居然可以投身手机行业,然后创造了国产手机的销量神话。他叫雷军。
一个做电视栏目编辑的,投身知识学习领域,然后吸引力1000万的付费用户。他叫罗振宇。
他们都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更有不同的技能特长,而后在不断的实战与反思中,他们培养了各自的才干。最后跨界依然是赢家。
这对于我们普通人的学习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尽快踏上我们的高手之路。
千日行动 015号 201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