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家养了一只猫,每日里只是躺着、趴着,越来越肥,越来越懒。妹妹开玩笑说,大概是做了阉割手术,一副了无生趣的模样。有时候,它静静地蹲在窗台上,透过玻璃,出神凝望,那一刻,它仿佛哲学家,半眯了眼,思考人生。外面的世界,有阳光、碧树、白云、鸟儿。动物的天性,对大自然有天生的渴望,然而即便是门户大开,猫也不敢出去。也是,离了这温暖的窝,便没了食物,没了主人的宠爱,它就得和路边的野猫似的,瘦骨嶙峋,满怀警惕,为了肚皮,寻寻觅觅,去抢,去夺,去打个头破血流。它不敢,也不愿。
陈村的短篇小说《一天》。主人公张三,大清早被母亲唤醒,穿衣,刷牙,洗脸,拖拖拉拉去上班。上了班,再下班。张三一路看到的,想到的,皆是平常。单调、琐碎的细节,枯涩、重复的文字,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取得漫不经心。张三早晨出去是青年,晚上到家已是退休老人。他的每天都是重复,如此便一生。
好无聊,好没劲。然而现实就是如此。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职称蜗牛般往上升,直到升不动。工作一直干,干到退休。然后拿笔退休金,终老。这样的未来,可以预见,很安全,安全得让人心惊肉跳。于是,很多人,就和家猫一般,无可奈何地被圈养。
所幸这是个多元的社会,即便是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气,不敢奋不顾身跳出安全环境去拼搏,还有折中的道路可以走,在生存和理想中求得平衡。
遇到那人,他瘦高个子,衣着普通,模样普通。许多年前他就是这样,一群人中,不显山不露水。特别注意到他,是因为他那番话,“一直上班来着,过了40岁,忽然觉得不能这么过下去,该活点什么出来,想想小时候最喜欢画画,所以开始。”一边是体制内单调的重复,他中规中矩,兢兢业业,不出差池。一边是艺术的世界,激情澎湃,任意挥洒。他游走在两边,转换自如,毫不干扰。
朋友喜读书,口才佳。在单位只是简单的文字工作,没有发挥余地。无意中开始义务为孩子们讲课,利用周末。课程涉及历史军事等等,准备材料,设计PPT,耗费业余时间,贴钱买道具。然而他是欢喜又心甘情愿的。“表面上,是我帮了别人,实际上,做那些事,我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或许将来我搞个网络课程也说不定。”他说。
我们惯常走着一条路上下班,日日经过,一树一叉太过熟悉,熟悉到忍无可忍。如果某天,我们换另一条路,哪怕多绕几分钟,风景不同,心情不同,这一天便不再重复于昨日。抵御人生的庸常,便是那多绕的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