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花钱》由日本作家野口真人所著。野口真人长期从事金融业,曾在日本的银行和外资银行工作过,后来创建了自己的企业,并成为报纸专栏作者,致力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教导人们经济学知识。
在《学会花钱》一书中,野口真一试图为读者系统地解释“花钱”这一行为,运用生活中的例子详细地解释了“花钱”的类型以及背后的决策机制,并在书末给出了他对花钱的建议。
总体来说,这本书理论性较强,更偏向于指导而没有给出决定性的结论。因此,如果你想得到的是一个消费指南,想知道类似该花多少钱在什么事情上等快餐型答案,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
而想了解“花钱”的决策机制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读了。
野口真一把“花钱”分为三类:消费、投资和投机。这三种类型都会让你掏出口袋里的钱,然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
消费是为了满足欲望,投资会产生未来的现金流,而投机则是做好了损失的准备看是否能碰巧得到比成本更多的收益。比如说赌博式的短期炒股就是投机行为。
人们更容易混淆消费和投资。拿最近很热门的写作班网课来说,如果你能够把写作转化为一项技能,并且这项技能给你带来了实质性收入,比如公众号变现,或者简单的升值加薪,那么这种情况下属于投资。
然而有些人只是一时冲动之下报了班,但是没好好学,最后没有获得实质回报,那就变成了满足自己YY的行为,属于消费。
无论是哪种花钱类型,其背后的决策机制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共同的:价格和价值的博弈。如果这项花钱的行为为我提供的价值超过我支付的价格,那对于我来说,这个钱就值得花。但是花钱类型不同,价值决定机制有异。
对于消费来说,消费带来的价值由消费主题能从该商品中获得的效用决定。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产品可以让你有多爽。举个例子,在下雨天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打车而不是步行去公车站,因为这样不用淋湿,省时省力。
而投资的价值则有投资对象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决定。可以简单理解为将来能给你带来多少收入。比如说,你报的这个写作班,能让你学成之后,通过给公众号写稿,每个月额外有两千人民币入账,一年至少两万多的收入。而这个写作班只需要两百块,这个情况就可以推断说这个投资OK。
投机的价值估算因对象而异,如赌博是由庄家来决定赔率的。
在叙述了三者的差异之后,野田真一围绕人们在估算价值时容易掉进的思维陷阱展开了余下的篇幅,而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涨知识的行为经济学的理论。
首先野田真一指出,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是会影响价值估算的。比如说,10年后的金钱对于一个80岁的老人和对于一个20岁的青年,意义显然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寿命成为了一个限制条件。
再比如说,人是会变的,10年的我和今天的我是不一样的,可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那么今天的我觉得重要的东西,对于10年后的我可能一毛不值。因此,在估算价值时,今天的我也应该将10年后的我纳入考虑范围,而不是全屏此时好恶。
再再比如,人们对当下的损失,感受比未来的损失强烈一百倍。野田真一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早晨上班时,人们宁愿挤进拥挤的车厢,而不愿等待三分钟后下一趟较不拥挤的车。然而买下一周机票的时候,前一班飞机订满了,只能订一个小时后的下一班,明明损失的一小时比三分钟多,人们的感受却不会更强烈。
对时间的感知就这样在无形中扭曲了人们对价值的判断。
除了时间,人们还经常存在“概率的错觉”。
相信所有人都在中学数学课时都学过概率论。然而概率论其实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样本足够大,在此前提下得出的是“大数定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样本很难达到如此之大,我们常常只观察到少数样本,这时候人们还以大样本的概率去推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就会陷入“小数定律”的错误。
举个例子。连续抛一个硬币5次,结果都是正面朝上,那么下一次再抛,人们都会觉得下一次会是背面朝上,然而概率并没有变,正面和反面依旧各占50%。这就是小数定律。我们会陷入这个谬误,是因为我们觉得,按照概率,如果正面的已经出现比较多,那么理论上应该更容易出现负面朝上的结果。然而这个猜测有个前提,就是样本数越多,结果才会越接近理论值。
除了概率,人们在决策时还容易陷入神不知鬼不觉的心理陷阱。
理论上来说,彩票中奖的概率比赛马还低,然而彩票却长盛不衰的买卖。这是为什么?野田真一解释说,一是因为彩票是唯一提供一夜暴富机会的赌博,二则因为人们的主观概率与实际概率有偏差。当事情发生的实际概率少于35%时,人们倾向于过分乐观,判断事情会发生的主观概率往往高于实际概率。在彩票中,这个差距甚至达到了几百倍。
人们还普遍存在着另一种心理现象——损失规避,即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在决策时,人们往往会倾向于规避损失。正如作者所说,“人越有钱,对资产减少的恐惧感就越是大于对资产增加时的喜悦感”。
作者在书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快乐的蟋蟀和终日辛勤的蚂蚁,谁的工作更好?作者给出的观点是,其实人们羡慕一个有钱人,并不是羡慕他的钱,而是羡慕他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因此,作为年轻人,其实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保持身体健康,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尽量使自己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和享受经历的能力维持更长时间”。
全书并不长,七章,一个下午可以看完。本书的好处在于,作者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和浅显的例子解释了金融概念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初学者比较容易理解。
然而本书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篇幅有限,有些解释还是不能尽如人意,尤其是在解释概率论的思维误区一章。另外在第六章中,作者一开始先指出风险低的投资不一定收益会比风险高的投资少,然而在几页之后,又总结“谋求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的思想准备”。似乎前后矛盾。第二个是全书比较散乱。作者在指出这些常见的决策误区之后,并没有一个结论,或者建议来帮助读者规避误区,有可能这本不在作者的写作计划里。文章读下来,还是理论性的东西较多,实质性的指导或者建议比较少,确实能起到给与读者信息,帮助读者了解更多的作用,但生活中具体怎么做,钱怎么花,则还是要读者去摸索去实践,本书并没有给出建议,所以也不能说,真的就“学会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