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如何善待远方来的外宾,或者客人。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来的时候,要迎接,去的时候,要送行。嘉奖有能力的,品德高尚的善人,怜悯同情那些能力不足的人,这是优待远道而来的人的原则。
这话也有些费解。待客之道,迎来送往,这是中国传统的美好礼节。奖励能力强的,同情能力差的,就有点不好理解。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争相崛起。国家崛起的重要基础就是人才,所以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对人才最重视的时代,怎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国君谋求富国强国的命题。孔子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这个“远人”,应该指的是鲁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人才。
战国时期,齐宣王为了招揽天下人才,建立了著名的学府稷下学宫,聘请大儒荀况同志担任祭酒,相当于院长,那时孟子不过是学宫的一名普通讲师,鼎鼎大名的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齐宣王的稷下学宫,开启了中国“百家争鸣”的大幕。
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但是诸侯国君招揽天下人才,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孔子对鲁哀公建议,要治理好国家,不但要重用国内人才,还要放开眼界,广泛吸纳任用天下人才。对这些远道而来的人,有能力的就嘉奖,重用,没有能力的也别轻视,多同情,多勉励。
第九,最后一项,如何安抚诸侯?
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超越了孔子与鲁哀公的谈话范畴,孔子这话是说给周天子听的。如何安抚诸侯国君?首先延续那些已经绝迹了的,中断了的贵族后代,复兴已经没落的邦国,东周时期,周王朝大概有140个左右的诸侯国,将天下细化分解成若干个诸侯国来治理,可以有效避免一家独大,危及王朝统治地位的现象。
治理不守规矩,胡作非为的国家,扶持帮助身处危难的国家,这是天子的政治平衡之术。身为天子帝王,要按时接见诸侯国君,每年一次约见叫小聘,三年一次约见叫大聘,五年一次约见叫朝聘。约见诸侯,听取诸侯的述职报告,是帝王控制掌管姜武的政治手段。在接受诸侯朝见时,要多赠予他们财物,而少一些索取,这就是安抚诸侯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