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一个人是不是量大,主要从四个方面,即气量、耳量、眼量、胆量。这些量的综合,即是一个人的质量。
做一个有气量的人,不能锱铢必较。
人的福气有多大,取决于他气量有多大,气量越大福越大。凡成大事者,都有广阔的胸怀,顾大局,识大体,不会为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斤斤计较。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与公子纠争夺王位的时候,曾被辅佐公子纠的管仲计划射杀,即位成功后,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做一个有耳量的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历史上的明君,无一不是广开言路,从谏如流,方能做出英明决断,开创升平盛世。
《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以妻因为偏爱自己、妾因为害怕自己、客因为有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美。
邹忌从中悟出自己受到了蒙蔽,从而想到齐威王受到了宫妇左右、大臣、百姓的蒙蔽,比自己更严重,于是建议齐威王广开言路。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最终使得齐国在政治上战胜别国。
做一个有眼量的人,不能鼠目寸光。
目光的长远,决定一个人潜力的界限。目光短浅,只能得到蝇头小利;目光长远,方能真正摘取成功的果实,造就千秋伟业。
孔子有一个学生,因为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而接受了小孩父亲为表感谢而送他的一头牛,众人都批评他贪心,孔子却赞扬了他;另一个学生在外国赎了一个鲁国奴隶回国后,没有向政府报账,众人都赞扬他品格高尚,孔子却批评了他。
孔子的做法不无道理。救了人后接受报酬的那个学生,短时间内会遭到大家的批评,但从长远来看,这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赎了人后却不报账的学生,短时间内得到大家的表扬,但从长远来看,这样反而会导致人们不敢轻易救人。
因此,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必须把目光放长远些,考虑更周全些。
做一个有胆量的人,不能畏手畏脚。
一个人胆量大,无所畏惧,是因为内心的气场强大,具有眼光与魅力,具备雄才与大略,胆大细心,做事有主见、按常理出牌,却又不拘泥于常理;谨守成规,却又不被成规所束缚。
故宫九龙壁驰名中外。传说当年在烧制这座九龙壁的时候,工艺要求极高,烧制难度极大,工匠们一不小心,把这条白龙龙腹烧坏了,但当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再烧一次了,显然,大家的杀身之祸即将来临。
有位木匠冒着欺君之罪的生命危险,连夜用木料雕刻成那块龙腹,钉补上去,刷上白色油漆,使之同原来的白龙腹颜色相同,终于瞒过了前来检查的官员,免去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