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与语境
一、语境是什么?语境:语用活动的环境,简称语用环境或语境,主要包括交际对象、表现对象、时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辅助语环境和交际话语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等等因素,它是在言语交际系统中与交际主体、交际话语处于同等重要位置的因素。
二、语境的构成
两大类:非语言环境和语言环境。
1.非语言环境:非语言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言语交际的各种非语言因素。如交际对象(言语交际的接受者)、表现对象(言语中表现的思想内容)、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时代特征、社会思潮、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民族道德、价值取向、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民族信仰和礼仪制度、民族历史和文学历史等)、时空环境(影响和制约言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自然环境等)、辅助语环境(伴随有声语言而出现的交际主体的身体姿势、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
2.语言环境
即语内语境、语篇环境,指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一语段的上下文。
二、语境的修辞功能
1.简省功能
指由于交际双方共处或共知的语境已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言语表达者可以省略某些上文已经提到或交际双方不说自明的内容,从而达到表意简洁、省时省力的交际效果。
A.语言语境中的上文(或话语中的前言)已经提到的内容,在下文(或话语中的后语)叙述时就可以省略,这样可以表述更为精练。
B.交际双方所处的现实情景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在言语表达时也可以省略。现实情景的信息既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气氛、物品、景物、天气状况等信息,也包括交际者的表情、手势、动作等提供的信息。
C.交际双方所共处的社会环境所提供的双方共知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社会心理、民族风俗与习惯、民族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在言语表达中也可以省略不提。
2.语义补充功能
抽象的语义和语用义。
抽象的语义是指离开语境的词、短语、句子的意义,是语言本身固有的意义。
语用义是指在语境中运用语言所传达的意义。
A.对话语意义的补充。话语意义是指言语表达者发出特定话语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它是语句——语境的结合体,它是说话人的第一个层面。
语境对话语义的补充主要表现为对话语指称意义的增补,以及对话语中词语的感情色彩意义的增加。
B.对暗含意义的补充。暗含意义是言语表达者通过特定话语形式实际想要表达的而与话语意义不同或相反的含意,它处于说话人的第二个层面,也就是话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3.创设变异功能
指语境为修辞变异创造了条件,并使修辞变异在特定的语境中正常化。
所谓修辞变异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者为了获得特殊的交际效果而有意突破语言使用常规的做法。包括语音变异、语义变异、语法变异、词汇变异、文字变异、方言变异、语体变异、会话变异等。
A.语音变异
语言符号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具有任意性。
语音变异分为:谐音双关变异、谐音别解变异、谐音粘连变异、谐音仿拟变异等。
B.语境创设语义变异
话语形式的组织除了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以外,还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话语形式组织的语义条件既受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存在的关系的制约,也受到同一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还要受到社会使用习惯的制约。一般情况下,这些限制条件是不能违背的。但在特定情境中,为了获得更理想的交际效果,表达者利用语境的帮助,可以突破语义组配条件的限制,进行超常规的语义组合,这就是语义变异。语义变异分为理性义组合变异、色彩义组合变异等。
C.语境创设语法变异
话语形式的组织要受到语言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制约。这是语法常规,一般不能随意违背。但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利用语境的帮助,言语表达可以临时突破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以获得特殊的交际效果。语法变异分为词性变异、语序变异。
修辞的原则
一、修辞的表达原则
修辞的表达原则是修辞主体为使接受主体理解、接受话语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在选择、组织恰当的话语方面的根本准则和戒律。
修辞的标准和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修辞须围绕题旨;修辞须适应不同的对象;修辞须适应不同的语境;修辞须适应上下文;修辞须适应不同的语体。
修辞的基本原则:明确目的,看清对象;适应环境,注意场合;前后连贯,照顾上下文。
修辞的最高原则:得体性。
1.立诚
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修辞的态度,只有修辞的态度是真诚的,感情是真挚的,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才是动人的;修辞的内容和信息的真实,才能实现内外沟通,才有“信”可言;修辞者的品德修养。
2.切旨
修辞表达要切合题旨。题旨即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主意或本旨,也就是主题思想和写作目的。
切旨表现为修辞表达要适应主题思想和写说目的
A.修辞表达要适应主题思想。根据不同的主题思想,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不同风格的修辞方法,从而实现作者的情感表达。
B.修辞表达要适应说写目的。如科学论著,目的在于论述一种科学现象,使读者获得理性认识。因此语言单纯、朴实,多是抽象的科学术语;文学作品,目的在于描绘和刻画形象,使人受到感染。多采用比喻、比拟、夸张、反复等一系列修辞格。。。。
不同语言特点,不同的修辞手段,都是出于各自不同的写说目的的要求。
3.切身
即修辞表达切合表达主体自身的因素。
A.表达主体是修辞成败的首位因素
它在修辞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既制约表现对象、表达手段、接受主体和利用交际环境,又为表现对象、接受主体和交际环境所制约。
B.修辞表达体现自我本色的主要因素
交际角色定位要适切。明白自己在交际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如何去说话或写作,才能与对方有效沟通。
修辞表达手段要适切。说出的或写出的话能够反映写者的自身因素,包括其思想境界、心理特点、价值观念、身份经历、文化素养、爱好情趣以及习俗信仰、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不同,其言语表达就有差异。
4. 适境
适应、适切、切合语境。
修辞表达要切合接受对象:善于修辞者大都能有意或无意对应具体接受者的具体特点,对修辞手段进行最佳选择。
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安;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
修辞表达要切合表现对象:优秀作家很善于适应不同表现对象的特点和不同表达的需要来选用修辞手段。
修辞表达要切合社会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
修辞表达要切合时空环境: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自然环境等。
修辞要切合语篇环境: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5.合体
符合语体和语体风格规范的要求。
语体是因交际领域、交际内容、交际目的、交际对象和交际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
一般分为谈话语体、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学语体、新闻报道语体、演讲语体等基本类型。
语体风格是语体的表现风格, 各种语体运用风格手段所形成的言语特点综合呈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各种类型的语体都有自己的气氛和格调。
合体原则的制约性功能:修辞表达要有明确的语体意识,遵守合体原则制约。
二、修辞的接受原则
言境统一、言人统一、言行统一、言德统一
1.切合表达言语原意
准备地感受话语文章的物质形式:表达主体说写的物质形式多种多样,有声音形式,也有文字形式。表达方式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或方言等。
准确地领会话语文章的语言修辞手段的意义:话语文章的言外之意是一种同时具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修辞现象,要听读出言外之意要有一定的联想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结合对方的话语形式和话语信息等方面的情况作出假设,多设想几个为什么,分析可能性,然后作出判断,切勿草率,任意主观揣测。
准确地理解话语文章的伴随语言修辞手段的意义:
2.切合表达主体自身因素
3.切合表达语境
联系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去理解言语形式的含义信息
联系时空场景、语篇语境因素去理解言语形式的含义信息
语音修辞
一、语音与修辞
1.汉语的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在任何音节中,都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连续出现的现象,汉语的音节中,有时也可以出现两个辅音,但这两个辅音绝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音节的开关或结尾,更不会出现在音节的中间。
2.汉语的音节中元音占绝对优势,任何一个音节的组成都必须有元音参与,而且元音可以单独构成音节。
3.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而且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的调值区别非常大,有平直的,有上扬的,有下降,有先降后升。
4.汉语音节都是音质音节,而且音节中音素之间的关系是共起的融合关系,不是继起的拼合关系,因此,一个音节中不论音素多少,每一个音节在发音时所占用的时间长度基本一致,这就使汉语的音节在发音时节奏感非常强,抑扬顿挫,铿锵错落。
5.与汉语的音节对应的是方块汉字,由于每一个汉字在书写时所占用位置的面积都是一般大小,相同音节的语句的书面形式整齐漂亮,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形象。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用
汉语语音的特点是研究汉语语音修辞手段的重要材料。
由语音特点可利用的材料生成的修辞手段,如双声叠韵、叠音、象声、平仄、押韵、节奏等都是很价值的修辞艺术。
二、联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
1.联绵词的修辞功用
A.联绵词的类别:双声词、叠韵词、双声叠韵词与非双声叠韵词四小类。
双声词:两个音节的声母都相同的词。(如:鸳鸯、枇杷)
叠韵词:两个音节的韵母都相同的词。(如:窈窕、逍遥)
双声叠韵词:两个音节的声母韵母都相同的词。(如:辗转、氤氲)
非双声叠韵词:两个音节的声母韵母都不相同的词。(如:蝴蝶、葡萄)
B.联绵词的修辞功用
联绵词经常被运用在诗词曲赋和散文的对偶句中,具有回环荡漾、悦耳动听的效果。
2.叠音词的修辞功用
指两个音节的声音形式完全相同的词。
A.叠音词的类别
双音节的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两个音节联绵在一起,分开后单个的音节(字)不表示意义。
双音节的合成词:由两个语素合成,两个音节分开后都能单独表示意义。
非典型的叠音词主要是形容词的各种重叠形式,其次是动词和量词等的重叠形式。
叠音单纯词:孜孜、脉脉
叠音合成词:常常、偏偏
叠音后缀词:热乎乎、冷冰冰
叠音+后缀“然”:贸贸然、欣欣然
形容词的重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形容词重叠+“的”:高高的、胖胖的
B.叠音词的修辞功用
叠音实质上是声韵交错的重叠,兼有双声叠韵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壮大声势,协调音韵,加强语意,增加节奏,加深印象,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而且可以夸大描绘效果,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叠音词还富有风格功能,运用自然确切,既可以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也可体现语体风格和繁丰、藻丽的表现风格。
3.象声词的修辞功用
象声词又叫拟声词、摹声词或拟音词,是一类纯粹用来草摹仿声响、记录声音的词。
A.象声词的类别
单音节:嚓、唰
双音节:呼呼、汪汪
三音节:呯呯呯、哒哒哒
四音节:铛铛铛铛、啦啦啦啦
B.象声词的修辞功用
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缩短人和自然界的距离,使人感到自然轻松亲切。
广义的象声词还包括叹词和语气词。这类词语的巧妙运用可以使不同的心理状态形象地反映出来。
三、平仄的修辞功用
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
现代汉语四声为:阴、阳、上、去。
古汉语中,平就是平声调,仄就是上声、去声、下声的统称。
声律:平仄的格律,它是对音高(声调)的巧妙运用。
1.平仄格律的基本规则
A.一句之中平仄相同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仄”。七言诗以此类推。
B.两句之间平仄相对
如果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为“平平仄仄平”。
C.邻句之间平仄相黏
绝句四句,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尾联。
D.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所谓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字。
2.平仄格律的修辞功用
产生“疏密、长短、抑扬、轻重”的节奏美和回旋往复的回旋美,从而能给思想内容的表达增添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押韵的修辞功用
又称压韵、叶韵,是形成音律节奏的一个重要因素。
即按照音律的要求,在韵文(诗、词、曲、散文诗等)中某些句子的末尾放置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韵字,这些韵字在句末出现的叫韵脚。
1.韵文的押韵规则
押韵是增强语言音乐性的重要手段。
A.押韵要依据《韵书》
B.律诗的偶句必押,首句可押可不押,且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
C.押韵讲究“三避”
避重韵:避免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同一个韵字。
避同义字押韵:即一首诗中不能同时使用诸如“花”、“芳”、“香”等同义字词。
避出韵:即古人写诗多依官韵。
押韵的方式很多,在一首诗中,如每句都押韵,叫“排韵”;如果偶数句隔句押韵,叫“偶韵”;如果分节分段有规律地换用不同的韵,叫“随韵”;如果韵脚不规则出现,或隔一两句或隔三五句押韵,叫“散韵”;如果奇数句和偶数句分别押不同的韵,叫“交韵”;如果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押一个韵而中间各句押其他的韵,叫“抱韵”。
2.押韵的修辞功用
一个话语中的上句确定的基韵叫“呼”,下句与上句相呼应的位置上复现基韵叫“应”。相同或相近的韵字有规律地反复呼应就能造成语音响亮、节奏悦耳、回环复沓的修辞效果。
押韵是汉语重要的语音修辞手段,是文学语体的韵文体常用的语体手段。
押韵也是常见的语音风格手段。
五、节奏的修辞功用
节奏,也叫音步或节拍,是指句子中读起来由于生理或逻辑的需要而自然停顿的地方,即一个句子的几个音节之间的时间间隔。
节奏有“一字顿”、“两字顿”、“三字顿”。
与“顿”相对的概念,还有“逗”。所谓“逗”,也叫半逗,是指一句之中能够把诗句分成前后两半的最显著的那个顿。
四言诗的半逗律为2+2,五言诗句的半逗律为2+3,七言诗句的半逗律为4+3.
2.节奏的修辞功用
顿逗节奏,不仅能给人以美感和快感,还能使同一篇诗作具有不同的音律美。
词语修辞
一、词语的意义别类
1.词语的理性意义
词语的概念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指称或理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许多修辞手段也是利用词语理性意义的转义构成的,如借代、称就等修辞格就与词语的理性意义密切相关。
词语修辞首先要重视词语理性意义的正确运用,表达主体要根据事物、概念来选用最精确、妥贴的词语,让接受主体通过这些词语把握住自己所要指称的事物,所要表达的概念。
词语的理性意义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2.词语的附加意义
即词语的色彩意义,是在语言运用过程,逐渐形成的并附着于词语之上的非概念、非理性的意义。
附加意义分为:感情意义、形象意义、语体意义、风格意义等。
三、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修辞功用
1.多义词的修辞功用
单义词是只有单一意义的词。
多义词是具有几项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多义词多由单义词通过词义的分化发展而来。由一个词的本义分化派生出来的主要有引申义和比喻义。
多义词的修辞功用:可以造成委婉、含蓄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2.同义词的修辞功用
同义词的异同:
A.含义侧重不同。
B.程度范围不同。
C.搭配对象不同。
D.色彩不同(感情色彩、语体等)。
同义词的修辞价值:A.按需选择,便于形象刻画。
B.同义词换用,可避单调重复,使语言活泼生动。
C.同义代说,可以避讳饰美。
3.反义词的修辞功用
反义词的类别:意义相反(互相矛盾、非此即彼,二者共分一个范畴,肯定一个必然否定一个,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如生和死)的反义词和意义相对(互相对峙、各为一端,二者各处于同一范畴的一端,有中间现象存在,肯定一个必然否定一个,可是,否定一个却未必就肯定另一个,冷和热)的反义词。
四、模糊词语的修辞功用
模糊词语的混沌和不确定性,给表达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无限空间,也给接受者提供了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再创造的充分条件。
模糊词语不仅在文学语体中对描绘艺术形象大有用处,在谈话语体的日常交际活动中也表现非凡。
模糊词语也易造成误解。
五、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的修辞功用
1.古语词有文言词语和历史词语两种。
文言词语是从文言文晨继承下来的书面色彩比较浓厚的古语词。文言词语的恰当运用可给语言表达带来一种古色古香的意味,形成一种庄重、典雅、凝练、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情调。
有些古语词,由于社会的变化,反映的事物已经不存在了,这类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用处的词语,称做历史词语,只有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才须用到它们。
2.方言词的修辞功用
文学语体恰当使用方言土语可以展现乡土特色,刻画人物形象更生动逼真,还有生成话语地域风格的功用。
3.外来词的修辞功用
外来词的吸收,必须显了修辞的目的或交际的特殊需要,如果在我们的语言里,已经有了适当的词语可以选用,就不必再引进外语词,以免影响汉语的纯洁和健康。
六、熟语的修辞功用
熟语为一般人所习用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它不仅具有结构的定型性、语义的融合性、功能的整体性,还具有表达的深刻哲理性和轻松谐谑性。
1.成语
成语多由四个音节组成,节奏明快,结构稳定,形式整齐,赏心悦目。准确、适当地运用成语,可以收到言简意赅、含义隽永、形象绚丽、文雅庄重、含蓄讽刺的修辞效果。
成语的基本特征是定型性、整体性和实用性,故运用时要注意规范,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可灵活地使用,或反其意而用之,或稍加改动个别字,从而具有幽默讽刺的修辞功用。
2.惯用语
惯用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经常运用并相沿成习的一种固定短语。
惯用语短小精悍、活泼生动、贴近生活、口耳相传,在写作中,适当运用,能给人亲切、清新的感觉。
与成语相对封闭、能产性较差不同的是,惯用语在语言中是不断产生,不断推陈出新的。
惯用语丰富多样,使用范围广泛,在谈话语体、文学语体、政论语体和新闻报道语体中使用频率都很高,在科技语体、事务语体中则很少使用。
它具有体现语言民族风格和简约、含蓄、幽默等表现风格的功能。
3.歇后语
喻意歇后语:第一部分以一个比喻的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对第一部分进行解释。
谐音歇后语:前一部分可以是一种现象或事物,也可以是一个比喻,但后一部分则必须借助谐音来表达意思。
歇后语是汉语特有的熟语现象,广泛存在谈话语体,也多出现在文学语体,有时也为政论语体、新闻报道语体和文学科技语体所用。歇后语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它是语言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幽默、含蓄表现风格的重要生成手段。
4.谚语
谚语常见于文学语体。谚语大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具有特定的民族性,汉语谚语能体现汉民族风格,有的谚语带有地方特点,体现出地域风格。
5.格言
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格言比成语、谚语、歇后语更具有抽象性和哲理性,其教育和劝诫意味也更浓厚,而且一般来说格言的语义表达都是积极向上的,适当运用在文章写作中,可以催人奋发,引人向上,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从修辞效果看,能使文章更加典雅和精辟,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烈。
句子修辞
一、句子建构的修辞艺术
句子的建构艺术是指句子结构的排列艺术。
1.常式句建构的修辞艺术
A.新信息和旧信息的联系采取语义上的常规搭配,使句子产生自然平实的修辞效果。
B.新信息和旧信息的联系采取语义上的超常搭配,使句子达到新颖奇妙的修辞效果。
C.新信息和旧信息之间添加插入语,给句子附加多种信息和功能,使句子达到意义增值、表达曲折的修辞效果。
插入语和句子的任何成分都没有结构联系,但它”能使语言变为曲折,或增加情绪的色彩“,附加了插入语的句子的语法结构没有什么变化,但蕴涵了更多的信息:无论核心语是表示事物的,还是表现动作、性状、行为的,通过插入语的限制、修饰或补充,语句传递的信息丰富、严密和准确了。
插入语有表情功能,对言语意义起到附加口吻声气的作用,插入语可以体现说话者表达话语的态度:肯定的态度和委婉的态度,前者表示发话者强调、肯定的语气,后者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示发话者主观的对情况估计和猜测的语气,另一种是表示发话者根据一些间接的信息作出的推测和估计的语气。
插入语具有显示言语特征的功能。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每个交际者的言语大者是有鲜明的特色的,插入语的添加使得言语形象生动、有助于突出言语特征。
二、变式句建构的修辞艺术
为获得某种特定的修辞表达效果,所采用的重复、位移、添加、省略等艺术手段,它改变了句子的正常结构关系。
1.位移的修辞艺术
主语谓语发生位移、述语宾语发生位移、中心语和修饰语发生位移。
2.省略的修辞艺术
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语境省略
3.添加的修辞艺术
定语添加、状语添加、补语添加、谓语添加。
三、句式的修辞功用
句式是句子的形式,从修辞和语用的角度,可以分为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紧句和松句、常式句和变式句、主动句和被动句;从语体和风格的角度,可以分为口语句和书面语句、文言句和白话句、方言句;从语言的角度,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从结构特点的角度,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
1.长句和短句的修辞功用
长句指那些修饰语较长或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形成的结构比较复杂、字数较多的句式,短句是指那些结构比较简单的字数较少的句式,包括一些联合复句中的简短的分句。
长句结构复杂,内涵丰富,具有集中紧凑的特点,能严密地表达思想,有较强的逻辑力量。
短句,由于结构比较简单,具有简洁明快、干净利索的特点,一般叙述描写的语言比较适宜用短句,在表现紧张的气氛或抒发激越的感情是,也可借助短句来渲染。
2.紧句和松句的修辞功用
紧句结构紧凑,语势紧迫,常常把几个意思集中到一起说,表现在句子成分里多用联合词组,停顿较少;
松句结构疏松,语势舒缓,通常把几个意思分开说,表现在句子里是并列成分或并列分句多。
紧句具有结构严谨、凝练,表意丰富集中,语势畅通有力的特点与效果。
松句组织松散,语气轻松活泼,便于突出重点、抒发感情和渲染气氛,如要反复强调某些词语,或抒发奔放的感情,常常用到松句。
紧句多见于书卷语体,如政论语体、科技语体、事务语体,口头语体则很少使用。松句与紧句相对,很适用于口头语体,也常见于文学语体,体现繁丰的表现风格。
3.整句和散句的修辞功用
整句是结构和长短相同或相似的句式。
散句是结构和长短不同、参差不齐的句式。
整句结构整齐,气势贯通,声音和谐,适合于表达深刻的感受、奔放的情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在文学语体、科技语体、事务语体和新闻报道语体中用得也不少。使用整句是文学语体风格的重要手段。
散句,具有调遣自如、灵活多变、音节参差的特点,适宜用来表现行云流水的叙述,起伏变化的情感,因而文学语体中散文和科技论说文多用散句。
4.主动句和被动句的修辞功用
在谓语是动词的句子里,主语表示施事的是主动句,主语表示受事的是被动句。
主动句比被动句直截了当,简明有力,主动句用得较多。
使用被动句:
为了适应意义表达的需要,为了适应结构上的需要。
5.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修辞功用
对于同一方式的运用,肯定连用是强调肯定意思,但双重否定却是肯定的意思,有委婉的语气和强硬的语气。
语用修辞
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
第一节 修辞同义手段的定义和类型
一、修辞同义手段的定义
从同义手段的义方面看,有的指一种同义手段的意义“相同或相近”,有的指一种同义手段的“语义相同”,有的指一种同义手段的“内容相同”,有的指一种同义手段的“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相同”等。
二、修辞同义手段的类型
1.语言要素中的修辞同义手段,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同义手段和活用的词、句修辞同义手段;
2.超语言要素中的修辞同义手段,包括修辞格与修辞格、修辞格与非修辞格构成的同义手段,以及句群、段落修辞同义手段等。
第二节 修辞同义手段的功用
一、协调声律、增强语言音乐美
在同义词语手段中单双音节的选择上注意音节结构的整齐匀称,就能显现出音乐美来。
从句子结构安排到语篇组织,如能善于从语音的角度选用修辞同义手段,都能收到使语言音调和谐、韵律统一、节奏优美的效果。
二、准确传情达意,精细描绘事物
修辞同义手段大都在指称事物的意义和修辞色彩上有细微差异,善于选用,常常能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精细描绘事物。
三、强调语意,突现重点
每句话、每一句群和每一语段都有一个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或意旨需要得到强调突出,以利于接受主体准确地把握其语意焦点,了解其着意传输的信息。修辞同义手段系统中有很多能起到强调语意作用的手段,善于选用,就有助于将重点突现出来。
四、避免雷同,板滞,显示错综变化
第三节 语言要素中的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
一、词语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
词语修辞同义手段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供选择或可相互替换的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不同形式的词语,包括固定同义词语和临时同义词语。
1.意义确切
使用词语总的要求是正确,在词语同义手段的选用上同样要求意义确切,以精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2.色彩协调
词语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也要考虑到词语本身色彩上是否协调。所谓色彩如前面第七章中所说,是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即基本意义相同,但有的带有亲切、赞许、喜爱、尊敬等褒扬色彩;语体色彩,即基本意义相同,但语体色彩有差异;风格色彩,即基本意义相同,但风格色彩有别;形象色彩,即基本意义相同,但有的有形象色彩,有的没有,或者虽都有形象色彩,但形象色彩不一样;地方色彩,即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地方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表现为普通话词语和方言词语之间的差异。
3.前后响应
在选择词语修辞同义手段的时候,除了注意意义确切、色彩协调之外,还要瞻前顾后,力求前言后语在意义、色彩、声音上互相呼应,协调妥当。
二、句子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
句子是表达完整意思的基本语言单位。凡是发达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个不同结构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基本,但在语序、语气、感情色彩等方面略有差异,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这些基本意思相同,结构形式和表达效果互异的句子,构成了句子的同义手段。
句子同义手段的选用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1.对应题旨要求
这里的题旨,指写说者的主旨和目的。
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果题旨不同,便会影响到不同句式的选择。
表达的题旨,有时表现为侧重点不同,侧重点不同,须选用不同语序的句式;有时表现为语气的不同,不同的语气,也影响到句式的使用。
2.适应行文递接
在具体的言语作品中,任何一个句,都要受上下文的制约。因此,选择同义句式,还要考虑到上下文的递接关系。如果前头的句式定下来了,接下来就要与之相适应;要是后头的句式结构改变了,前面的句式也往往要随之调整。这样才能使前后句式衔接自然,文气贯通。
在选用句式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上下文之间的递接关系,不仅会造成文气不很贯通,有时候还会造成误解。
3.切合语体特点
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要求。在句子的同义手段中,有些表现为语体色彩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体。
在句子同义手段中,有的带文言成分或书面色彩,宜用于书面语体或较庄重的交际场合,有的具有通俗特点或口语色彩,宜用于口语语体或普通场合。
4.依从声韵协调
在文学语体中,特别是在散文、散文诗、诗歌中,需要讲求声韵的协调,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为了迁就声音的平仄和押韵,有时在句式的选择上就要斟酌考虑。当选择同义语尚不能适应平仄和押韵的要求时,往往要在句式上予以调整,从表达同一意思的同义句式中进行恰当的选择。
第四节 超语言要素中的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
所谓超语言要素的修辞同义手段,是指超出了语音、语汇和句式范围的修辞同义手段,也称非语言要素的修辞同义手段。
一、修辞格与非修辞格或修辞格与修辞格构成的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
修辞格是人们修辞上习用的比较固定的方式或格式,它具有一定构造形式,有特定的表达功能。
修辞同义手段,在特定语境中可以相互替换的意义相同而有细微差别的不同修辞手段。
在修辞格与修辞格共同构成的同义手段中,在运用某一修辞格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时,不同的个体之间也构成同义手估,选择时也有不同的考虑。
二、句群、段落修辞同义手段的选用
句群是由两个或两上以上在意思上联系密切的、在结构上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的具有明晰中心意思的语言单位,它也称句组。
段落是由句子或句群组成的构篇单位,它表示一个相对大于句子或句群的完整的意思,具有换行的形式标志,可分为结构段(大段)和自然段(小段)。
句群和段落都属于运用语言的范围,跟选用词语、句式、修辞格一样,也有同义手段的选择问题。
同义句群和段落手段的选用,必须注意适应段旨和篇旨的需要,注意所含的句子或句群次序安排得当和相互衔接自然,注意跟整篇文章的前段和后段的连贯与格调色彩的谐和,注意适应语体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合适得当,取得好的修辞效果。
辞格的运用
第一节 修辞格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基础
一、修辞格的含义
修辞格是在长期的言语交际过程中逐渐定型的,为了适应修辞主体的审美追求和语用需要而运用的,功能上具有特定的修辞效果,结构上具有特殊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用上具有特别的偏离性和变异性的表达模式。
修辞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1.任何修辞格都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经过大浪淘沙才逐渐定型的。
2.任何修辞格都是为了适应修辞主体的审美追求和语体需要而被运用的。
3.任何修辞格都应该有它独特的修辞效果。
4.任何修辞格都应该有它的独特结构。
5.任何修辞格在语言材料的运用上都具偏离性、变异性。
二、修辞格的产生基础
1.辞格的产生离不开语言文字基础。辞格是对语言单位的变异和偏离,有的侧重于语音语义的变异和偏离,有的是语法的变异和偏离,也有的是对逻辑规则的变异和偏离。
2.辞格的产生有其客观基础。辞格是适应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产生的。
3.辞格的产生有一定的心理基础。
4.修辞格的美学基础。形态美、情趣美、形式美。
第二节 修辞格的分类
一、语形求同类和语形变异类
语形是指语言文字自身的外部表现形式。语形求同,是指语言单位的词性、结构乃至某些构成要素力求相同或相近,造成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效果。
语形求同类辞格有:对偶、排比、层递、同异、同字、迭现、列锦、顶真、反复等。
语形变异是指通过对语言文字外部结构形态的拆解、替换、增减或重新组合,使得原来平常的语言文字变得富有创意。
语形变异类辞格包括:仿拟、回环(回文)析字、析词、藏词、镶嵌、序换、错综、断取、避复、节缩等。
二、语义变异类和逻辑变异类
语义变异类辞格是指通过运用这类修辞手法,使语义发生旁转变化,形成对比和反差,从而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义变异类修辞格:对照、衬托、较物、借代、双关、反语、换义、别解、曲解等。
逻辑变异指有意超越甚至是违背逻辑规则,打破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产生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
逻辑变异类修辞格:夸张、杂混、闪避、岔题、谬语、误解等。
三、搭配变异类和用句变异类
搭配变异类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打乱语言单位的正常组合搭配,通过联想、关联、错觉等心理手段赋予语言单位以新的组合搭配,从而产生一种奇异新鲜的表达效果。
搭配变异类修辞格:比喻、借用、降用、比拟、移就、移觉、移时、倒反、易色、拈连、转类、异语等。
用句变异是指为了取得简明、清晰、强调等表达效果,而改变了正常的句子使用方式。
用句变异类修辞格:设问、反问、疑离、奇设、引用、互文、伸缩、折绕、避讳、换算、设疑、增语等。
第三节 修辞格的运用原则
一、表达原则
1.自适原则
运用修辞格是为了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关键是能有利于传情达意。
2.他适原则
即从接受者着眼,要能适应听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心理。
3.合体原则
即从信息渠道和载体来看,要能适合语体、文体的表达要求。
4.审美原则
即从美学的角度看,要能适合人们的审美追求。
二、接受原则
1.知其所以然的原则
2.适应题旨情境的原则
3.当作认知媒价的原则
4.形神兼会的原则
第四节 常用修辞格
一、语形求同类
对偶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对偶。
对偶的结构类型
1.正对
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理,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是正对。
正对的两个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有人称这种对偶为平对。
2.反对
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理,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反对。
3.串对
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对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
从句子结构看,对偶可以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两种。
二、对偶的修辞功用与运用
对偶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同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上显得整齐匀称,韵律上显得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便于吟育,易于记忆,同时,能把事物之间的对称、对立乃至相关的意思鲜明地表现出来,以加强感染人的力量。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格,叫做排比。
1.排比的结构类型
依据语言的结构,可分为句子成分的排比、单句的排比、复句的排比和语篇的排比。
(1)用一个句子中的一些结构相似的成分组成的排比,是句子成分的排比,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排比。
(2)用结构相似的单句,接二连三地表达同范畴、同性质的内容,是单句的排比,包括分句与分句、句子与句子排比。
(3)用结构相似的复句,接二连三地表达同范畴、同性质的内容,是复句的的排比,包括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构成的排比。
(4)由一连串的排比构成一个段落或篇章的,是语篇的排比。
2.排比的修辞功用
排比句中各排比部分互相衔接,气脉贯通,结构相同,节奏鲜明,给人以密集、紧凑、一气呵成之感,有一泻千里的特点。用排比的方法叙事集中透彻,说理条分缕析,抒情隽永有力。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极大地增强语言的力量,表现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内容,体现雄浑的风格。
排比适用于各种语体,运用得好,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可以体现豪放、繁丰、藻丽的表现风格。但运用时必须注意:不可脱离内容表达需要,单纯追求形式的美,生拼硬凑成排比句式,排比的几项必须独立而平等,不能轻重不相称或相互包括。
层递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的语句,把意思按照大小、多少、高低、轻重、远近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出来,表达层递的事理,叫做层递。
1.层递的结构类型
从内容上看,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
(1)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等次序排列的,叫递升。
(2)按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深到浅、由宽到窄等次序排列的,叫递降。
从结构上看,层递还可以分为句子成分层递、单句层递和复句层递几类。
2.层递的修辞功用与运用
层递的作用在于使语意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形成一种层次美。用来说明,可以使道理阐发得一层比一层深入,增强语言的说服务;用来抒情,可以使情感表达得一步比一步强烈,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层递适用于各种语体,在政论语体和文学语体中更为常见豪放风格的作品常常采用层递的修辞方式,使作品语言如大海波涛,一浪高一浪,滚滚向前,雄健奔放。
层递使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构成层递的语句,要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阶梯式的层次差别。二是排列要注意逻辑顺序,不能杂乱无章。
3.层递与排比的联系与区别
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构成一般都有三个以上的语句,也都有结构整齐、气势贯通的修辞效果。但层递的各层意思之间表现为步步深入,呈阶梯式;而排比的各项之间则是平列关系,是流水式的。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的修辞格。
1.反复的结构类型。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的是连续反复。
(2)在接连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隔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的是间隔反复。
2.反复的修辞功用与运用
运用反复,可以突出和强调重点;可以综合前后文,表明层次,沟通语脉 ;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和深切的情意;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节奏美。风格繁丰的作品,常常使用反修辞方法。
反复常用于文学语体和政论语体,不用于科技语体,事务语体也很少用。不论是哪种语体使用,都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反复而反复,造成重复啰嗦,有碍文意的表达。只在确实需要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时,才能使用反复修辞格。
3.反复与排的区别。反复从形式上与排有点相似,但反复着眼于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的相似;反复的主要功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主要功用是增强语势;反复多由两个词、词组或句子的重复出现构成,排比则通常由三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并列在一起构成。
顶真
用前句或上文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后句或子文的起头,使前后句或上下文头尾相连,上递下接,这种修辞格叫做顶真,也叫顶针、蝉联或联珠。
1.顶真的结构类型。词语顶真、句子顶真和章段顶真。
2.顶真的修辞功用。顶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反复,用来叙事说理,有利于表现事物之间的连锁关系,揭示事物之间的发展过程,或者强调所指的事理。语气连绵,气势畅,顶真还能使句式整齐,读来有节奏感。
3.顶真的运用。顶真能体现汉语言的民族风格和雄健的表现风格。运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使用,切勿单纯追求上递下接的形式,把蝉联当作文字游戏。
(2)顶真的构成,必须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语形变异类:仿拟、回环、拆字、析词、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