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工作上生活中都纷扰众多,心里不胜烦忧,我知道,我该走入书店了。
体育东,1200不打烊书店。从一楼楼梯起到楼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无数的书。在书店里,在我生命中最熟悉的气息里,我的心逐渐平静了下来。
从记事开始,我就清楚地知道,家里和别人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家里有很多很多的书。爸爸是医生,最大的爱好除了研究中医,就是买书看书。 医书、史书、通俗小说、传奇小说、诗词集、小人书……来家里借书看的人络绎不绝。
长大以后,我无数次回想,但始终没有问过爸爸的一件事是:在70、80年代,在那个物质非常贫乏的年代,爸爸是如何在养活我们四兄妹的同时,依然将买书看书的爱好坚持了下来,然后再手把手地培养了我们这个爱好?我想起一直铭记在心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起自幼坐在爸爸的膝盖一句一句地跟着爸爸念《幼学琼林》或听爸爸给我讲《西游记》的幸福时光;我想起爸爸和他的好友们谈《三国演义》时分外神采飞扬的模样……心里想,答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爸爸给我们安排了详细的阅读计划:一开始,看的是小人书,全套《西游记》是我和哥哥们的最爱,而姐姐最喜欢《红楼梦》,她请求爸爸买了很薄的白纸,然后蒙在小人书上将她喜欢的人像描了下来;然后就是爸爸给我们订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郑渊洁童话》等杂志;再然后,就是各种通俗小说,比如我选看的第一本书《春秋五霸》;再然后,就是二十四史……下午放学后,别的孩子们很多都喜欢到外面玩,我们家的往往是四个孩子一人拿一本书,坐在书桌边安静地看书。
小时候,我最喜欢爸爸带我去镇上,爸爸有事要忙,就把我放在新华书店里,给我买一本小人书让我边看边等他。去得多了,书店里的阿姨就常常拿新到的书给我看。三年级的六一儿童节,我担任了学校的校牌手,去镇上参加活动,爸爸给了我5元钱让我自己买吃的。活动结束后,我顾不上去吃喜欢的米粉,直接就跑到新华书店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罗通扫北》。在记忆中,新华书店对我来说是个非常温暖的符号,至今,在不同的城市里,坐车经过新华书店时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微笑。
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家里的书也越来越多。姐姐喜欢琼瑶、亦舒的爱情小说,哥哥们喜欢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打小说……我是来者不拒,有书皆看。所幸的是,爸爸的阅读指导让我培养了正确的阅读观。我在书中学到的是优美的文字描述、张弛有度的情节描写,一分为二看人、事,不至于出现因看爱情小说而早恋因看武打小说而梦想行走江湖等情况。
中学六年,文史、古典、爱情、武侠……阅读给我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向奇妙世界的门。中学时代,每次作文几乎都被油印成全年级范文,那种满满的自豪感让我更加自信也让我更热爱阅读!
毕业后,自己有了收入,我也开始了买书的旅程。毕业第一年,尽管是租的房子,我仍然给自己买了个书架,然后一点点地将书架填满,也一点点填满了从天之骄子到新鲜社会人之间的空隙。在捧着书的时候,独在异乡的孤独,初入职场的惶恐,对未来的憧憬,一切的情绪都随着阅读慢慢地趋于平静。
结婚的时候,我的嫁妆就是我的几大箱书籍。看着先生细心地帮我把书一本本地放到书架上,我的心里又酥又软:自求学离家之后,终于又有人陪我一起读书了。
如今的我,依然喜欢阅读,虽然也慢慢地习惯了在线上阅读。但心情不好或者遇上让我难以决断的事情时,我仍然喜欢走进书店,在书的气息中,我仿佛又成为了年少时那个幸福的小姑娘,在我生命中最熟悉的气息中,我终将可以寻找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答案。
刚毕业的时候,曾经在《女性大世界》上发表过一篇关于爸爸的文章,可惜杂志已经遗失。谨以此文,再次感谢爸爸给予我们的深沉的爱!
------- End -------
母女二重奏:娃宝妈&娃宝
娃宝妈:人到中年,重拾梦想,记录生活,记录成长。
娃宝:10岁甜萌女娃,用稚嫩的笔触记录生活,记录成长。
(非特别注明作者是娃宝的,则默认为作者是娃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