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鲁维娜 教师报 今天
清明节快到了,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扫墓。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些好奇宝宝提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要扫墓呢?”“人为什么会去世?”“每个人将来都会去世吗?”……一系列的问题,让众多家长招架不住。
有的家长以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会告诉孩子说,我们爱的人或者爱我们的人都不会死的。可是,这样的话,如果日后面对亲近的人过世,孩子就很可能反应过度,难以走出痛苦,有的孩子还会认为亲人过世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产生罪恶感与内疚感。因此,当孩子问逝者去了哪里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以及与逝者的关系来认真回答。
匈牙利心理学家纳吉等将儿童对死亡概念的年龄模式分为4个阶段:第一,3岁以下的儿童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常会产生分离焦虑;第二,3~5岁的儿童不了解死亡是普遍的、不可逆的,他们认为死亡是短暂的或可以复活的,甚至认为自己更乖一点,死去的家人就会回来;第三,5~9岁的孩子已经了解到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会用拟人方式来看待死亡,比如他们会认为死亡是被鬼差抓走;第四,9岁以上的孩子已能正视死亡。
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科学”地解释是没有办法被他们所接受的。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问妈妈,死了就是去哪里了?妈妈实事求是地说,死了就是埋在土里了。成人知道人死去就是所有的生命功能终止了,但是小朋友没有理解这个概念,他听到妈妈的话,他会很害怕,觉得被埋在土里什么也看不见一片漆黑很可怕,所以他可能非常抗拒接受“死”这个语言。妈妈以为孩子是害怕“死”这件事情,又解释:每个人最终都会死去,这是客观规律。于是,小朋友更害怕了。所以,不顾儿童认知特点而强行“科学”地去解释死亡,并不能被小朋友所接受。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好用他们能摸到、碰到、看到的具体的事物向孩子解释死亡,例如春天叶子会发芽,到了秋天就会变黄、掉落。用他们熟悉的场景去解释,能最大限度消除他们对“死”的恐惧和排斥。
5—9岁的孩子,他们已经能够区分有生命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的区别,也知道了生命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形态。比如植物开花、长叶子、结果、最后叶子变黄会掉下来。青蛙从一个卵发育成蝌蚪,然后变成青蛙。如此他们就能很自然地接受,死去的生物被埋在地下,它们在泥土里逐渐腐烂,却为植物提供了养分,孕育了新的生命。这时,他们对死亡的理解又进了一步。此时,我们可以跟孩子解释,虽然人会死去,但是亲人会怀念他们,把他们记在心里。当带着孩子去扫墓,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人们去世以后被埋葬在这里,但是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会想念他们,于是到了清明节或者其他重要的节日,大家就会来扫墓,会把鲜花放在他们的墓前,会给他们烧纸钱,寄托我们的哀思和怀念。”孩子就会理解,死亡会带走我们的亲人,但是带不走我们对他们的爱。死亡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孩子通过不断成长,多方面的经历,逐步丰富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进而养成正确的生命观。
在进行死亡教育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生命教育。对于生和死的理解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理解了生命的可贵和脆弱,才能更加珍惜生命、正视死亡。在日本的幼儿园、小学的院子里,一般都会种一些蔬菜和花卉,教室里还有养一些昆虫、小鸟、小兔子等小动物。学校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接触生命、感受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去尊重生命,哪怕只是一株植物。在日本的有些高中还会开展这样的课程:学习用鸡蛋孵化小鸡,然后养育小鸡,最后吃掉它。通过养育、终结并吃掉生命这一连串的过程,学校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绘本,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在润物无声的阅读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领悟关于死亡和生命本身的意义!
1.《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有一只猫,它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有100万个人宠爱过它,有100万个人在它死的时候哭过,可是它连一次也没哭过,因为它一直都是别人的猫,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属于自己的野猫,爱上了一只美丽的白猫,它才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没有爱,即使活过100万次,也都白活了。有爱的人生,才是圆满、幸福的一生。
2.《爷爷变成了幽灵》
爷爷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妈妈说爷爷去了天堂,爸爸说爷爷变成了泥土。可是艾斯本却在自己的房间里见了变成幽灵的爷爷。爷爷很不开心,因为他说自己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艾斯本陪着爷爷一起去找那件忘记的事情。在找寻的过程中,艾斯本回忆了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爷爷也回忆了自己的一生。最后,爷爷终于想起来要做的事情了:“我忘了和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艾斯本是幸福的,因为艾斯本找到了和爷爷永远在一起的方式,那就是把爷爷珍藏在心中。
3.《安德烈的愿望》
小男孩安德烈被送往了孤儿院,因为他的妈妈“消失”了。安德烈的妈妈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妈妈,她的头上别着小卡子,身上穿着蓝色的连衣裙。每当想到这些,安德烈都伤心极了。终于,他和小伙伴乌瓦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在圣彼得堡这座大城市,有成千上万的妈妈。可是,安德烈的妈妈在哪儿呢?这是一个关于离别、思念和梦想的感人故事,也是一部关于生命教育、亲情、缅怀、勇气、友谊和成长的心灵读本。
4.《獾的礼物》
獾是一个让人信赖的朋友,所有的动物都爱獾,但是他已经很老了,最后还是离开了他的朋友们。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所有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大家在悲伤中回忆着獾的一切,原来獾跟大家共度了那么美好的日子,大家是那么珍惜着彼此共度的甜美时光。獾留给大家的礼物是爱,大家回赠给獾的是尊敬和怀念。
5.《一片叶子落下来》
书中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和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那片叫丹尼尔的叶子说:“(生命)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是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时光,是为了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是为了让秋天变得五彩缤纷,是为了四季……难道这些还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