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动力就没有压力,学生们的学习也是这样,常常可以看到有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干啥?为什么?就是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动力从哪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作为教师,究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但是很多教育管理者怎样才能引入班级管理或者是课堂管理中,这里我想谈一下不太成熟的方法。
一、让班级实行量化管理
制定出班级量化积分,每项完成后该奖励的分数,以及完不成需要惩罚的分数。如果是班主任,可以从生活和学习两块制定量化积分。任课老师可以针对这一门学科布置的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进行加分或者减分。分数不要设置不要差太多,比如可以一次加1分。为了激发团队合作的热情,可以整组加分或者减分。
二、用挑座位的方法激励学生
奖励的分数加入考试成绩中,如果这位学生考试400,他平时获得的奖励积分是10分,到排座位的时候,他就可以按照410分的成绩去挑自己想坐的位置。把平时学生所得的量化积分加入考试成绩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坐的位置,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很多学生为了做个好座位而努力去获得更多的积分。获得更多积分的同时,也是完成更多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体现,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是孩子们积累知识的过程。班主任对孩子们生活上面规定的任务的完成也代表了孩子们生活习惯的形成。
三、将奖励积分纳入评优评先中
身为任课老师的我,这学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考试成绩在班级前二十名和学科前二十名的学生背诵作文或者课文,不背扣小组1分,这两个20名之外的学生背诵一次给小组加1分。最后将每人得的分数交给班主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实验的这段时间里,激起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还激起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同时让孩子提高了背诵能力,可以明显看到有同学刚开始,一句话需要被几天,但现在背一篇作文都能轻松。有一个学生,正因为采用这样的方法,把他从放弃英语的边缘拉了回来,现在听课很认真。也能听懂了。这次的月考成绩,两个班的成绩都有显著提高。
所以,在教育中适度的引入竞争机制,对促进教育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