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虚拟社区已成为交流,信息分享的一个阵地。在这里,或是同在一个集体,组织而在一同一个群,或是因某种共同的活动或项目而聚在一个群,或是为了交流方便而组建,总之,等等吧。
虚拟社区里的人或许有某些个体也存在现实交往,也有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或许因虚拟联系而聚拢,或许内心有不情愿的或积极参与的,不一而论。也有私交成为所谓朋友的吧。
在这样的虚拟社区,信任的建立就变得比较敏感和迷惑。澄清事实与主观臆断就变得不在同一时区,会存在时空交错,所以,误会,不解,怨怼,冲突,甚至争吵由不正常变得正常。
服务者和被服务对象,似乎是契约性质抑或工作,事务联系需要。虚拟社区的群体意愿和导向,往往不那么明朗。有多数部分,也有少数部分,也有个性化意愿。有时是被聚拢而不是被凝聚或凝聚在一起的,所以有时成员以是否与个体关联或个体利益关联,也变得无可厚非。如果有需要或利益受损,这个空间就可以成为发布或申诉的空间。当然,契约性质也便夹杂着情绪,情感。
对于虚拟社区里,比如群成员的管理,也相应棘手而困惑。不实名,骂人的,刷屏的,发布与群建立初衷相悖或打扰群成员主体内容的,频繁游荡而耽误正常学习,生活的,这些情形不可控。实名,或许成员或许会谨慎些,或许会激荡些,或许会为个体互动提供实体信息。
群主或管理员只是形式上的规范者和责任人,每位成员都应成为守护者,信守者。这成为群整体或个体成员良性互动,或组建初衷继续延续下去的前提。
群成员言论的发布也需谨慎,有时会点燃群空间情绪,感染不止目标人本身。甚至自以为的中立发言并不会让当事人认可,甚至遭来怨怼和骂战。群空间情绪的不易控便成为痛点。未成年人的感受和成年人的感知有不同之处,但是当不可控的群空间情绪被点燃,或许仅波及个体,也或许感染全体,情绪的炸毛,语言暴力,甚至骂战,约架便波及现实交往的安全区或空白区,激荡现实交往社区的平静,尽管他们或许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而那又怎样,而怒气发泄后又怎样。
虚拟空间成为一个情绪发泄地,在默默承受成员的情绪垃圾倾倒,也在无声见证和体谅着每个人在现实中生存,成长与发展的不易。不知是可悲,还是可叹,大家本无怨,大家本无恨,大家本来是为了共同的联系点才聚拢在虚拟空间,大家本来只为了更好。只是不小心暴露了那点戾气和不甘,那点较量和制衡。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善与恶的交替和闪现,是现实的影子还是虚拟的释放。虚拟与现实的不同档案,孤寂与活跃并存,善良与偏激并现,焦躁与恐惧共存。
无力感,不安感,呈现出恐惧的焦躁和狂妄。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回到聚拢初衷,泰然若之。现实的轨迹还要继续,虚拟的释放还在暗涌。
个体互动,虚拟交流,有的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也便相安无事。有的是被笼罩了网络交流的“福利”,文学化的色彩,期许美好,期待理想的色彩,或许是伪现实的,或许是会见面就见光死的。有的只是无聊,孤独的一种交流载体。
每个成员恪守的,遵守的应该是内在的和外显的规则,定律,内心平和,思想理性,情绪和行为可控,不做无谓的消耗。尽管有时会有波澜,但绝大多数时候壮阔平静还是会按时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