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著名的成功学语言风格: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取成功。很显然,努力被当成了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而真相是,通往成功的充分条件是无法被定义的,努力只是获得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还有很多其他比“努力”更重要的必要条件,却很少被提及。下面的内容,主要谈谈,想要获得个人成长,还有什么比“发奋努力”更重要。
第一点 做出选择,确认方向
这是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做出选择,意味着确认了一个大方向。如果方向选错,甚至南辕北辙,那么之后谈其他再无意义。
第二点 构建学习的根基
找老司机学套路
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而这些方法和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具体知识的心法。掌握了心法,解决具体的问题自然便有了方向。
构建基础架构
构建基础架构的核心就是,反复打磨最基础的概念。其他的一切问题,都是构建于基础概念之上,是基础概念的堆积、衍生与拓展。所以掌握了基础概念,相当于构建了基础知识体系的根基。
第三点 在学习区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人类在学习的时候一般会处于以下几种状态: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在舒适区学习,人们一般会感觉很舒服,不需要耗费力气。在学习区,人们一般会有轻微的不适感,因为有一部分不熟悉的内容需要学习。在恐慌区,人们一般会感到很沮丧,因为要学习的内容对自己来说完全陌生。在学习区学习,才会以最高的效率取得进步。
第四点 目标分解
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很多小目标,确保这些小目标处于自己的学习区之内,然后一个一个小目标地攻破[比如,先赚他一个亿]。任何难题,把它肢解开,最后都是由最基础的概念衍生而来。所以打磨基础,不断向上一步一步构建,终究会得解。
第五点 重复重复再重复
反复重复的科学原理便是,不断加强大脑中负责相关知识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反复重复,用于构建肌肉记忆,所谓熟能生巧。反复重复,次数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形成习惯,形成自己的自动化导航系统,不必人工干预,潜意识地以后就会如此行动。
第六点 小步前进,获得反馈
每一个微小的学习过程, 都尽可能地从外界获取反馈,从而调整自己的下一步行为。举我自己的一个例子:在我高中学习的时候,一般我会先学习最基础的概念和公式,确认掌握了之后,去做练习册里的例题。在做例题的过程中,我会先把答案盖上,自己尽可能地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和方法,来解答题目。然后再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对比,看自己概念哪里掌握不到位,参考答案有什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整自己已知的知识体系,获得一次能力升级,并以此来指导下一次的学习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就是获得成长、取得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不断调整贝叶斯先验概率的过程。
第七点 重新临在
前面我们提到,不断重复,可以养成习惯,进入潜意识自动化导航状态,很多时候变得不由自主。可是当我们需要做出调整,或者面临紧急情况时,却会常常处于失控状态,变得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重新带入意识,使得自己处于一个更高层次的受控状态之中,免于受到习惯的束缚。达到这一点,也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不断刻意练习。
总结
学习如吃屎,祝君吃屎愉快。
自我的认知升级
先构建基于因果关系的确定性理论体系,再去挑战基于概率和相关关系的不确定性
自学的小窍门:为自己搭建梯子。对待复杂问题,不望洋兴叹,而是制定梯度学习的方案,关注每一步具体的处于学习区的问题。“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影帝如是说。
参考引用
罗辑思维《如何成为一个高手》视频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