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一张图说明抹茶起源
抹茶起源于中国的隋唐。
当时的贵族闲来无事,把最新鲜的绿茶磨碎了泡水当作下午茶,是很高端的饮茶方式。
中唐时期的诗人卢仝,有诗为证:“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绿茶上飘着白沫”。
进入宋代,由于赵家皇帝的品味极高,使抹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泡一碗抹茶俨然成为了那个时代,逼格最高的生活方式。
于是,作为中国学生的日本,自然不能错过这样的好东西。
南宋绍熙二年,日本僧人荣西禅师将这一手艺带回了日本,并开始流行。
可是,在中国,抹茶经历了宋朝的极盛后,迅速衰落,并在明代初期基本消失。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1、抹茶复杂的制作工艺,决定了它只能是服务于上层社会的贵族食品。
2、宋末蒙古入侵和元末农民战争的两次动荡,使得上层贵族灭亡殆尽,平民出身的朱家皇帝对这一优雅的传统文化,完全无感。
然而,有趣的是,在日本,同样出身于平民阶层的统治者丰臣秀吉却把抹茶这一高雅艺术,推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并风靡世界,成为了日本国引以为傲的“茶道文化”。
知识点2:抹茶是怎样制成的?
简单来说:
顶级的绿茶嫩芽通过覆盖种植、蒸气杀青和天然石磨物理研磨而成的细达微米的粉末。
只有符合所有要求的产品才可以被冠上“抹茶”的名字;
而其他所有的粉末状茶叶,无论做何种用途,都只能叫做“粉末茶”。
所以,
抹茶是绿茶的一种,但绿茶不一定是抹茶。
那么,我们首先说说嫩芽:
从上图可以看出,为了让汤茶更甘甜更好喝,就必须降低丹宁的含量,同时尽量保持茶氨酸的留存。
而茶树在生长的过程中,茶氨酸会越来越多地聚集在枝桠的尖部,于是,绿茶的嫩芽成为了制作抹茶的唯一选择。
其次,我们说说栽培
由于茶氨酸在强光照下,会分解成茶多酚和丹宁,也就是变苦。
所以,在采茶前两周,要进行“覆盖栽培”。
即:在茶树上方搭棚,然后盖上厚厚的草垫使茶叶不见光,使遮光率达到98%以上。
与此同时,为了得到足够的光合作用,新生的叶片中会生成更多的叶绿素,所以颜色上也比普通绿茶茶叶更绿、更饱满。
最后,我们来说说加工
值得一提的是石磨研磨。
众所周知,在研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会产生热量,大量热会导致叶绿素分解,使抹茶颜色变得灰暗。
而,石磨由于其自身导热性较差,产生的热量,不易传递给抹茶,所以成为了最佳选择。即便工业发达到今天这个地步,石磨的地位也不可取代。
可惜,石磨的工作效率实在太低,每小时只能磨出40g左右,因此真正抹茶的价格不菲,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所以,下次在某宝上看到几十元一大桶的号称抹茶粉的东西,就该知道那都是些什么货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