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是丹尼尔·卡尼曼所著,丹尼尔卡尼曼在2002年因为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自称“从未修过一门经济学课程”,但这个决定非但没有质疑,反而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史上公认的卓识。卡纳曼是心理学家,他的思想,超越了心理学学科本身的藩篱,深刻地影响了经济学、医学和政治学等诸多领域,诺贝尔奖,虽然给予他足够的声誉和尊重,却远远不足以体现他真正的成就和影响。并且卡尼曼之前从来没有出个书,这本书,把这几十年的思考和成就的集大成者。这部《思考,快与慢》,则是获奖十年之后的卡尼曼第一次用通俗的语言对他所研究的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系统介绍。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终极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为了使读者真切体会到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主角的特点,卡尼曼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卡尼曼列举了很多相关的实验和经典案例来表现这两种大脑的运作模式。其中有一个“球和球拍”简单精炼的案例了。球和球拍一共1.1元,球拍比球贵1元,那么球多少钱。系统1给我们的估值是0.1元,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快速得到的一个映像,这个映像似乎与生俱来,用不着我们思考,看到这句话,不由自主的就产生了这个结果。然而,一旦你对这个结果产生了怀疑,系统2就要尝试工作了,构建类似“x+y=1.1,x-y=1”的计算模式,我们知道球拍实际上是1.05而球是0.05。这个案例清晰的介绍了我们思考模式的特点,类似的思考模式已经潜移默化的自然融入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所构成的社会会存在大量的“谬误”和偏见。
《思考,快与慢》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心理学现象,对我们平常做判断有很有用处:
1,损失厌恶和禀赋效应
来看一个赌局,抛硬币,正面你失去100元,反面你赢的150元,你会参加这个赌局么?经过测试,人们不会愿意,因为损失100的痛苦超过你获得150元的喜悦,这就是损失厌恶。
那什么是禀赋效应呢?经济学上有个无差异曲线,假设你现在月薪10000,每月带薪休假1天,现在有两个更好地位置:(1)加薪一万;(2)获得额外的12天休假。假设这两者对你来说目前是一样的,如果你选择了(2),你的一个同事选择了(1),又过了一年,现在公司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愿意可以互换,经济学理论会说:由于你们现在处于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因此你们会同意互换。但是禀赋效应的的断言则截然相反:你们肯定不会同意,虽然原本多休息12天和加薪一万是相同的,但是现在你要损失10000元去获取12天休假,由于损失厌恶的存在,现在你会觉得多出来的12天假期无法补偿你的10000月薪,也就是你总想保存自己当前拥有的事物。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卖出亏损的股票,即使该股票已经毫无希望了?为什么男女朋友相处时间很长了,发现互相不合适还不愿意分开?都是因为付出很多,你不愿意承受损失,这就是损失厌恶。
2,乐观偏见和后见之明
为什么大片喜欢扎堆上映?为什么90%的司机相信自己的车技要高于平均水平?因为我们只关注自己的目标,却忽视相关的成功几率;我们只关注自己做的,却忽视他人做的;我们强调技能的因果角色,却忽视运气的影响;我们只重视自己已知的,却忽视自己未知的;我们认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很容易实现,但其实现实的可能性没那么大。人们总是喜欢高估自己的能力,进而导致乐观的过度自信——乐观是好的,前提是你要谨慎!
作者提出“事前验尸”很有用:每次投资之前请和自己的伙伴开一个小会,在会议之前做一个简短的演说:“设想几年后我们今天的投资惨败,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原因。”据说马云经常在公司让高管做“事前验尸”,让写出阿里巴巴倒闭的原因。
3,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司空见惯。请看下面两个问题:
1,甘地去世时比144岁大还是小?
2, 甘地去世时多少岁?
你会否因为第一个问题而导致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给出较大的答案?也许不会,但是144这个数字仍然会影响你的判断。为什么京东在促销时总喜欢写“限购7件”?实际上看到这个数字的很多顾客会比平时购买更多的东西。
4,少即是多悖论
两套餐具,第一套有8个餐盘,8个碗,8个杯子(其中有2个坏了),第二套有8个餐盘,6个碗,6个杯子,如果你同时看到了这两组数据,可能你会给第一套较高的出价,但是如果是分开单个来估价呢?数据显示用户倾向于给第二套更高的出价,这就是少即是多的悖论。
如果对于贵重的产品你再附赠一个便宜的小礼物,通常整套产品反而不那么吸引人了。
5,忽略先验概率
心理学谬误:人们在做判断的时候总是会忽略先验概率。举个例子吧,你看到有人在阅读《金融时报》,你认为下列那种情况可能性更大:
a:他是金融界人士
b:他是工业界人士
典型性会告诉你a的可能性较大,但这样做不一定明智,你应该充分考虑b选项,因为现实中工业界人士的数目的会是金融界人士的很多倍,再做投资时,我们在选企业的时候往往忽视先验概率,某个企业管理优秀,发展迅速,看起来似乎不错,但是考虑到它所属行业的成功率实在是太低,这样的公司不是好的选择。
《思考,快与慢》里大量的实验细节不是败笔,而是尤其精华之处。如同书里写的:重要的不是结果怎么样,重要的是结果怎么来的。 系统1系统2本来就是一种比喻修辞而已,我猜卡尼曼的意思不是让我们瞧不起自己与生俱来的进化工具包,而是认识到其局限性。知其所能为、所不能为。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想知道结果,马上向知道结果,不愿意或者说懒于思考,这也是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去看书,或者不愿意看稍稍需要动脑子的书,陷入马上就能体验到的快乐,比如电视、游戏,所有的判断都交给系统1,这部书我看了第一遍,花了近半个月时间,还是觉得书里面有好多知识点不是很懂,我觉得这本书要,马上买下来,慢慢去看,慢慢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