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挖的坑也都挖好了,该撒的网也都撒下去了,至于有多少收获,就看接下来市场如何出牌了。在等待新项目出现前,不如复盘一下今年这即将过去的六个月,有哪些值得记录的进步与感悟。这不是正式的财务报告,纯属想到哪写到哪。所谓天马行空,没有框架的束缚,反倒是我喜欢的记录方式。
固定收益类
今年是固定收益类资产独立核算的第二年。相比较去年,今年感觉钱特别难挣。像A类去年每天一分的波动都是家常便饭,而今年两三厘就算大的波动了。市场就像睡着了的感觉让以收益率为锚定的转换交易近乎停滞。年初几个月由于权益市场大跌这种转换生意还有点油水,进入三月以后睡着的感觉越发明显。另外下折机会在去年收益丰厚,今年一单都没开胡,未来期望市场巨幅下跌的可能也不现实,毕竟权益资产的PE并不离谱,所以想要获得去年的超额收益的概率不大。
虽然生意难做,但在分拆合并套利,配对转换套利以及固定权益转换套利方面,却也有不错的机会,这也是今年到目前为止赚钱的主要项目。目前基本上布局已经完成,就看市场如何出牌,尤其是应对未来下跌可能的套利,准备的相对充分。
乐视复牌套利没有参与,主要嫌油水不大,目前封基转开套利项目已经调集了接近三成的资金参与,看看这一个月的表现,目前四个点的安全垫不知道厚不厚?
到端午节为止,固定类资产产生了接近9%的现金收益,年化接近20%,与期望差不多。由于五月份港股权益资产(银行)的下跌导致收益率明显强于固定类资产,所以除了A股转移至港股之外,固定类资产赚到的钱也全部配置到权益上面。之所以这样配置除了收益率的考量,还有就是马上大量现金股息到账,我也必须为即将到来的现金配置高收益的品种。等现金股息全部到账,手中的现金资产只会比配置额外权益资产后更多,因为现在就已经比年初现金资产多一点,即使扣除配置的权益资产。
去年固定类资产赚到的钱除了购买一些权益外,仍然有大量盈余。今年到目前为止,固定类资产赚到的钱买入权益后,所剩不多,要靠后续股息填补,所以今年的分红可能不及去年。
权益类
权益类资产今年上半年的运动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向港股转移。包括美的、兴业这些资产全部转移至港股银行股,不知不觉,现在手中连一股的A股都没有了。美的项目现在看,转换没有吃亏,但美的的利息亏进去了。去年我已经发现A股投资者不在意股息,所以计划收完股息再转换,但当时H股实在太便宜,结果忍不住还是在除权之前转换了。不知道是我太精明还是A股投资者太大方?到年底看能不能追回目前亏掉的股息。
兴业换港股招行不错,大约增加了1/6的规模和4%的现金收益,这也得感谢港股莫名其妙的巨幅下跌,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收益。最终没有预期的好,主要是我开始交易时港股已经开始上涨了。
港币账户今年的转换好像也没赚到什么钱。所有账户目前正在进行股息收割项目,转换还没有出现亏损。上两周农行的纹丝不动让我损失了4%的市值,好在建行这两周的表现已弥补的七七八八。希望本月底维持这样的局面,让我把股息稳妥收完。
权益类资产目前的收益率在7%,我想主要还是用固定类资产赚到的钱买入的权益资产的规模增加,因为毕竟股价还是下跌的。相比较沪深300指数,今年到目前领先接近20个百分点。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这是由投资者的资产结构决定的。
综述
本年最大的感触就是越发感到资产配置在投资决策中的核心作用。赚到钱看似是选好股,其实真正持续赚钱还得靠资产配置。包括固定类资产之间、权益类资产之间以及固定类与权益类资产之间的转换和配对,套利项目的发掘和选择这些一般人接触较少的项目。僧多粥少,这个道理到哪里都行得通。
其次就是要分批交易以平滑市场的波动。不要觉得现在的条件非常好,也许明天市场开出条件更好。不求占尽市场的便宜,只要取得平均水平就好。怎么谈着谈着有点往中庸之道靠拢的感觉?总之交易的方式也是今后提升的地方。
今年五月初的时候市场跌的很厉害,看到有些投资者要么感叹没钱抄底,要么寻思怎么抄底。说实话,底不底的只有事后才看得出,当时谁能知道?我的心中只有不同品种收益率变化的概念而没有抄底的概念,因为我不知道哪里才是底。当时做了许多资产重配工作,主要就是基于市场提供的不同品种收益率的比较。所以我的心中没有抄底的概念。即使在今年最低点的时候,权益类资产也只占总资产的不到六成。让我拿现金购买权益资产,除非市场提供了非常非常有利可图的条件,就像今年用固定类资产赚到的钱购买港股银行资产那样。
下半年展望
股息项目完成后,下一阶段收益,主要来自市场上涨及下跌带来的配对转换及套利项目。预期今年收益大约在一成五左右。当然如果权益资产价格逐渐恢复,就会有意外惊喜,但谁知道呢?
端午节快到了,甜粽子是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