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旦发生,除了当事双方,现场的目击者将会为调查提供第一手资料,小致二人斗殴,大致国家冲突,世界大战。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演——西班牙内战,厮杀的双方提前上场,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比如共和国与佛朗哥的斗争中,难道仅仅是两种信仰,或者是两种势力的较量?!强大的共和国一方为什么失败?而以一隅敌一国的佛朗哥为什么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总不能我们以千篇一律的回答来反复应付这些问题,它是一场民主与法西斯的斗争,失败是由于德意同盟国的干涉及其以干涉相威胁,是由于英法集团的绥靖政策,而正是有了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及世界工人阶级的支持,才延长了这场斗争……
固然,所谓的革命失败了,有反革命势力的强大,本该参予灭火的他人选择了袖手旁观,可既然世界革命的中心苏联提供装备、指导,世界工人阶级提供人员,革命者一方似乎也与弱小无关,那么,所谓的革命者内部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使得大好局面损失殆尽?!乔治•奥威尔的《致敬,加泰罗尼亚》从一个方面,间接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奥威尔主动奔向战争中的西班牙,加入了马克思统一工人党民兵,亲历战火,最后被一名狙击手结束了前线岁月。虽然不过几个月,但他记录了往返于后方与前线间的所见所闻,包括在巴塞罗那马克思统一工人党被污蔑、被打压、被禁止,而这还是在马统党民兵缺衣少食,于前方浴血奋战时,发生的。拿着马统党民兵退伍令的奥威尔最终逃过了西法边境,躲过了“革命吞噬革命之子”的命运,但他的许多战友没有牺牲在敌人子弹之下,却倒在了己方的枪口下。
被剥夺革命权利的奥威尔,并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向读者宣扬剥夺者的种种不耻之行,他只是客观的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在现场;同时他真诚的提醒读者:“我希望我的叙述不会给读者造成过多的误解。我相信在这样的问题上,没有人能够做到绝对公正。除了你亲眼所见的,很难确信任何事,而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某个党派的立场去阐述。……请注意我会有党派偏见,会弄错事实,我的一面之词不可避免地会有失偏颇”。从这一段话,我们有理由相信:
奥威尔是一个公正的现场目击者,因为他在叙述个人所见时,还在提醒读者,阅读中,注意保留自己的视角与判断。
我们实在是见过太多所谓的权威,一张嘴便是:我即真理,与我对立,就是反对真理。可言之凿凿间,有多少可信之处?!这也正是,寥寥百十页的本书,高明于连篇谎言、空话的所谓宏大巨著。
而本书最为可敬之处,在于作者所谓的:“我的整个经历反而令我更加坚信人类的善良”——热爱光明,并非未曾目睹黑夜,看过最阴喑的人心,却依然充满善意,这才是真正的爱。
致敬,奥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