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说到,少典在夺嫡之战中败给神农。好在伏羲部落的家底还在,继承了伏羲部落的少典依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很快,随着人性的膨胀,神农的无为而治越来越缺少约束力。机会来了!少典为这个舞台送来了他的两个儿子,把这个天下搅动个天翻地覆。“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你们的,你们去代为父去向世人证明,我少典不比神农差!”
尊天子以讨不臣
少典的两个儿子是轩辕黄帝和炎帝,就是我们现在自称“炎黄子孙”的起源。
黄帝姓公孙,名字叫做轩辕。
昨天有人问我轩辕是什么意思。关于黄帝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一,轩辕是地名,黄帝因为居于轩辕之丘,所以叫做轩辕;其二,传说黄帝发明了车,为了纪念他发明车的功绩,命名为轩辕,轩辕就是车的意思。又问“那轩辕坟就是黄帝的坟喽?”我感觉有点跑偏,怎么有点往《封神》去的趋势?可是依然耐心地回答:“是的。”“那妲己跟黄帝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妲己会住在轩辕坟?”我只回了他一个字:“你滚犊子……”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史记·五帝本纪》
神农之前,天下共主是伏羲。伏羲在位一百一十年,为部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武力的基础。之后的少典就算没有坐拥天下,依然拥有逐鹿天下(纠结了一下这个词在这用对不对,毕竟定鼎天下、逐鹿中原都是以后的事儿)的资本。这个强大的武力部落传到第三代,是黄帝和炎帝。
神农氏的后期,神农对诸侯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诸侯之间相互侵略征伐,百姓苦不堪言。黄帝和炎帝两兄弟也是诸侯的其中之二,而且是其中实力比较强大的两个部落。两个人的决定都将决定部落未来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政治智商”。
政治智商是个奇怪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有的人天生敏感,生来就会;有的人却混迹官场,到最后落得个家败人亡的结局,却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政治智商的首要是看清局势。这一方面,炎帝是欠缺的。炎帝撸起袖子,说干就干,直接加入了诸侯之间相互侵伐的队伍。这下其他的一些小部落不干了,因为炎帝的部落实力远超这些小部落,炎帝部落加入进来,其他部落就只有被灭掉的份了。就好比一群幼儿园的小孩子打架,忽然一个壮年汉子加入进来。其他的小诸侯没有办法,原本就不治武力的神农氏已经靠不住了,又面临着炎帝着生存的压力,还是去找一个明主投靠吧。这个被找到的明主就是黄帝。
师必有名。——《礼记•檀弓下》
黄帝在这个过程中做的唯一一件事是“立大义”。黄帝也参与了这场诸侯之间的征伐。不过同样是征伐,黄帝的征伐对象和炎帝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不尊神农氏的人。神农氏虽然日渐衰落,但是依然是天下共主。黄帝的这一举措,是借着神农氏仅存的名望把自己的道义立了起来。道义是最无用,也最有用的东西。说其无用,是因为获得它短期内不会获得实质的利益;说起有用,是因为它可以让天下归心。
三千年后的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指窃国,却在短期内积累起强大的力量,为日后逐鹿天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