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能力都很重要,但最核心的能力,我认为只有一个:笃定一件事,并有耐心长久坚持的能力。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年轻人十有八九都焦虑。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
立志要写作,练习一两个月,公众号发了几篇文章,发现阅读量寥寥几十,于是放弃。
发誓每周读一本书,结果却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报了健身房,今天感觉身体不适,明天发现天气不好。总有一百个理由不去运动,结果是健身卡被丢在角落等着过期。
你可能不是焦虑,你只是急功近利。这句话听着鸡汤,但确实很有道理。
现在流行“丧”文化,很多刚工作的年轻人,会感到未来没希望,因为工资低。
他们会这样计算收入:
我现在月薪5000,1年攒6万,算上涨薪,每年比之前多挣1万,工作30多年退休。这辈子,最多能攒600万左右。
于是很多人得出结论:我这辈子就算不吃不喝,也买不起房。然后自己就破罐子破摔,混一天算一天。
但这种算法是有问题的,因为人一生的收入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增长。
一个问题:
你觉得你40岁后,能赚到的钱占你一生赚钱的百分之多少?
很多人的答案是50%,算法是按现在的收入,叠加上时间。有的会算上涨薪,会说60%或70%。
这个问题大家也可以想想,我会在文末给出我的答案。
股神巴菲特长期是世界首富,现在也是全球前10最有钱的人。秘诀是什么?
我们来看这个图。
可以发现:他一生99%的财富,是在50岁后赚到的。他到底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让他50岁后财富爆炸式增长?
在06年《致股东信》中他说了一件事: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点涨到11497点,足足增长176倍,看上去很可观吧。那年复合增长是多少呢?答案是并不诱人的5.3%。
就是说假如你有1万块,每年只增长530块钱。这个增长率,很多人都看不上。
但就算这么低的回报,只要它持续、稳定增长,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释放出惊人能量。
而且越到后来,随着基数不断增加,其回报率就越发惊人。几十年后,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有什么惊天秘诀吗?
没有。
重复做简单的事,保持微小但稳定的增长而已。
问题在于这世上只有巴菲特,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个回报率。
其他人不是没能力,是缺乏耐心。
上面的图讲的就是复利效应。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收益滚雪球的能力。
就是说,你的积累到一个拐点后,收益会呈指数型增长,但刚开始增长缓慢。
复利不止在钱上面体现,在其他方面积累,同样会产生复利效应。
当这些方面也产生复利,金钱也会水到渠成的指数级增长,所谓量变产生质变,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年轻时,要在哪些方面积累,让其产生复利呢。
我结合自身经历给你3个建议。
1人情复利
专家把人际关系比作情感银行,当你和朋友协作并共赢,等于在情感银行里存钱,当你损害朋友利益,等于在里面取钱。
你情感银行里钱越多,意味着你人脉资源越丰富,你可能得到的帮助也就越多。
比如你在职场,每天上班都主动跟同事打招呼,一两天没什么影响。但天天如此,同事就会给你贴上“懂礼貌”“热情”等正面标签。
而你得到的回报是:同事和你共事时更积极,对你工作更包容等。
如果你是职场新人,可以拿到第一笔工资后,请同事吃顿饭,表达对同事的感谢。一顿饭事小,但拉近了和同事的关系,让你日后工作更顺利。
积攒人情复利,你不知道未来哪天,别人伸个手,就能帮你的事业呈指数级增长。
2知识复利
很多人不喜欢读书,给出的理由是:我读过的书,很快就忘了,读书没啥用啊。
那是因为你书读的太少,当你在一个领域的知识量不够多时,就无法达到复利曲线的那个拐点,知识也无法产生复利。
你只读一本书,知识点是散的,无法相互激发,但当你读书达到成百上千本后,这些知识点就会相互链接,逐渐形成知识体系。
在你的脑子里,就会碰撞出新的知识和想法,你的成长会成倍加速。
有时你会不经意迸发出好灵感,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想到的。恭喜你,这就是平时读书积累的结果,也就是你的知识复利。
3健康复利
很多人为了省钱,每天吃最不卫生的路边摊,天天熬夜,作息不规律,舍不得花钱健身。
一两天这样没什么,但你长期这样,得大病的几率就会增加。
但如果你平时坚持跑步,报个瑜伽课,定期去健身房等,短期来看,你花了钱和时间。
然而这些钱和时间,比你得大病后的花费,简直微不足道。还不用算误工、精神心理等其他损失。
身体健康并不难做到:饮食规律健康,不熬夜,每天锻炼20分钟。
一直坚持,在健康上面的复利,就会让你的心态更积极,你的身体和精力更好,从而帮你挣更多的钱。
回答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你在40岁之后赚到的钱,至少是一生中,赚钱总数的90%以上。
因为这时,你的经验、人脉、知识会产生复利。
当然复利产生的前提是,你要保证自己持续稳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