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雪糕,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反映,并不是伊利和蒙牛。而是海拉尔雪糕!
那是一种回忆的味道。
小时候,在院子里玩,最盼的就是那些推自行车喊着卖冰棍雪糕的人。
小时候冰棍一根最便宜的时候,是5分钱。雪糕呢?雪糕最便宜的时候是3毛钱——在我的记忆里是这样的。
“冰棍、雪糕、海拉尔雪糕!”
每次这样的叫卖声,我总会哭着喊着求妈妈买一根奶油雪糕。
那白花花的奶油雪糕,味道极好。纯纯的牛奶味和着冰的凉意。又香又甜,咬上一口,那滋味,用现在的时髦广告语来说是“只融在口”。
总之,能每天吃上一根海拉尔雪糕,那是幼年我的人生追求。
但是,那时候我没有钱,很少有机会吃得起雪糕。
印象有一次,我太想吃,又没钱,跟着卖雪糕的人,一路跑了两条巷子。最后被妈妈打了一顿。重点是,打完了也没有给我买雪糕。
我有时候会和周围的年轻人讲这个故事。往往会被问,为什么不买给你吃呢?
没有特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家里穷。那时候,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哪里有闲钱买雪糕吃!
等我长大些,家里经济条件宽裕了,却找不到海拉尔雪糕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慢慢就是伊利一代和二代雪糕成为了主流。
上大学之后,有一次和老师聊起来。才知道,80年代的内蒙古,当时全区12盟市中呼伦贝尔曾有一年的乳制品产量上站到全区的63.9%,用现在的眼光看是很让人惊讶的!
而且,我小时候吃的“海拉尔雪糕”也并不是海拉尔生产的。
我生活的小镇,以当年的交通情况来看,真的从海拉尔运雪糕,得走3天的时间。那时候冷链物流也不发达,等到货了也得是一摊水。所以,我念念不忘的“海拉尔雪糕”其实是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生产的,就是现在名头响当当的伊利集团前身,用的是海拉尔雪糕厂的工艺。
虽然只是童年的记忆,但是现在聊起来,很多人提起海拉尔大雪糕都赞不绝口,并表示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当然,现在的话,各种雪糕和冰饮就有特别花样繁多。大家如果有兴趣,我会专门扒一次,伊利某些经典的单品。
更多内蒙古相关欢迎订阅我的简书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