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仅仅是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
从终级问题出发: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最高目标原则是指人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这个目标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巴拿马”
拒绝说“不”做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遵循内心,选择按内心最高的标准去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在现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格局为何”即“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
四个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已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
信念:笃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超强的人能获得越大的利益。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目标:”理念人“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眼界: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钻研,并常常能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寻真理之美,与此相应地,必须保持内心的诚实。这类人的代表人物有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和埃尔德什。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
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
如何找到你的最高目标
如果现阶段,你确实不知道你的最高目标是什么,那么你可以采用雷教授提出的一个简单方法,回想一下最近的一周,你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什么: 最近一周,我所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当然也不一定是一周,你也可以想想最近两周、一个月或者半年,你所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然后,你可以再回忆一下,你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以及完成之后你内心的感受。然后你可以问问自己,这件事对你如此重要,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它让你感受到了难得的愉悦,还是因为内心的充盈,或者是一种平静,还是难以自抑的激动?这些最有意义的事带来的感受,很可能就是你内心深处所追求的东西,由此你可以去思考,以什么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可以让你长期地、持续地获得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