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1
当我朋友听说,我午饭最经常吃的是一家日式小咖啡馆30元/份的套餐,还是有些错愕的。
“我午饭都吃食堂。”
“我有时也吃,还吃8元每份的白菜饺子,7元的沙县套餐…”
“那家日式餐馆特别好吃吗?”
“还不错,一周去2,3次吧。主要环境安静些,虽然店挺小的只能坐十来个人。”
“哦…生活品质真高啊,我一想到每月要还那么多房贷就头疼,今年股票亏了十几万还没敢和家里说。”朋友发来一个平躺发呆的表情。
今年很魔幻,早在盛夏,便已进入寒冬。
各种专家轮番跳出来告诉你,人民币贬值了、证券市场挂了、网贷雷垮了、楼市要凉了…哪怕你再不关注时政经济,都能感受到一句话:
经济萧条,钱捏在手里省着些花吧。
原本年初苦口婆心劝你要懂得消费升级的KOL们,如今一个个高举“消费降级”的大旗。朋友圈里不时看到神色各异的理财号教你“现金为王,别乱投资”、“如何用100元度过美好的一天”、“控制开支的人,才能控制人生”。
可省下钱了,你真的会开心吗?
仅保留生存的必要物件,日子还有什么甜味吗?
抱歉,我并不想这样。
2
不是说非要吃大几十元的鸡胸肉沙拉、住五星级酒店、坐头等舱就叫消费升级,把自个儿过得苦逼兮兮就叫消费降级。在负担得起的前提下,让自己过得舒适些,这是一种向好而生的动力。
人活着,总不能只求温饱吧?
我一直不忍心戒掉一项消费开支,就是每月300多块的咖啡支出。
日常的,每天冲1-2杯挂耳。比较丧或困顿时就点外送咖啡(今年“小蓝杯”颇得我的盛宠)。千万别和我提什么“拿铁因子”,然后开始说“有一对老夫妻每天早上Balabala…30年累积花钱竟然达到70万元!”
拜托,我这么爱财的人能不知道嘛?我自认支出偏低,没太多烧钱的地方。每天白天上班晚上不是加班就是码字,买买买的时间也没有,久而久之竟变得相当断舍离。
如果连每天喝咖啡这点小幸福都砍了,我还活个什么劲儿啊我!
3
除了经济,前阵子各行各业似乎都使劲往我们脑壳上刷焦虑层。
滴滴整顿了百来天,顺风车又出了命案;华为一外包程序员不堪压力,跳楼自杀;37岁阿里员工租住自如出租房后1个多月,患急性白血病去世;恰逢一线城市房租暴涨、全国人民喜迎个税调整
。
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这特么啥日子啊?活得咋这么艰辛绝望啊?一切不如意,仿佛都能甩锅给经济不景气、世道太糟糕。
难道还不能抱怨?当然可以。
然而没用。
该吃的瘪、该受的委屈不会减轻一分一毫。社会运转有自己的规则,每张规则都是一张网,过滤掉不愿意或是没有能力跟上脚步的人。
抱怨和戾气改变不了什么,不如改变自己有用。
好比遇到台风海啸时,你是指着老天爷破口大骂不公平,还是先拔腿跑到安全的区域?
不管什么样的天气,总有爬到山顶的人。
4
当然,合理的省钱方法,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值得鼓掌。
比如记账。每个月末看看支出大头有哪些,尽量控制没有必要的消费。不少人别说消费降级,而是原本就胡乱消费到飞起,剁手一堆压根用不上的东西。
比如以共享交通出行。我这两年的通勤一直骑共享单车,一是确实方便,二是当做锻炼身体(虽然燃烧的运动量还抵不过一块蛋黄酥- -)。
比如自己动手做饭,或是买超市半成品回家加工。我同事自从发现一家超市的牛油果蔬果沙拉价格比她常吃的外卖价格便宜一大半,果断扑向超市的怀抱。之后又网购原料,摇身一变成为居家小能手。
再比如善用信用卡权益。餐饮、娱乐、酒店、机票等,手里的积分用起来,以更低价格获得同等品质服务。
我想说的是,生活不可能等行情好了再来一遍。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把钱花在最令你有幸福感、最具有成长性的事物上。提着那口仙气,力所能及地满足物质及精神上的小奢侈。
天气再不好,我们也要朝着有光的地方走去。
别打着消费降级的名号把日子过砸了。没事早点睡,有空多赚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