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带着浓厚的兴趣看顾人的勇气。
还记得你印象最深的恐惧,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景下吗?
还记得当时你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吗?
还记得你做了些什么来应付恐惧的感觉吗?
01 回忆
高一那年,我无法好好读课文。
一次,语文老师随机点名叫我朗读课文。当我站起来朗读的时候,我在不经意间撇了同桌一眼,当时我看到同桌正把身子躬下去,用书挡着头,扭脸抬眼看着我,然后讥笑地小声笑话我。
顿时,我慌了神,脸刷地变得滚烫,声音发抖,无法守在当下,整个人似乎不在现场,天旋地转似的。总之,我无法继续读下去。老师让我坐下。
如果老师不叫停,我可能会晕倒吧?
那位同桌到底说了些什么,如今我已经不能回想起来了。想必,如果他看到这段话,也会记不起竟然有这样的事。
自此以后,我害怕、恐惧再被点名读课文。
可是,怕什么,偏偏来什么。
那天以后,语文老师每节课首先叫我站起来读课文。
对此,我从未拒绝,而是鼓起勇气、硬着头皮,站起来读就是了。不过,我并没有因为有读的勇气就一下子战胜了恐惧。
我就像害了病一样,只要读课文,很快就陷入那种窘境。读着读着就像是失去了意识,声音发抖,无法继续。然后,老师叫我坐下。
就这样,我读了很久的课文。印象中,我同桌也讥讽了我很久。
直到有一天,老师不再叫我起来读课文了。
我才发现,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在不知不觉之间,我已战胜了那份恐惧、找回了自己的力量。
战胜恐惧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可能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这虽然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真想用“凤凰涅槃”来形容那个崭新的自己。
曾经连课文都读不下来的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多年后,我竟然走上讲台,成为教官、成为培训师,甚至成为“红木棉演讲俱乐部”的创始人。
如今,我很感激那位老师。他从未对我说过什么,却用了一种最好的方式帮助我克服恐惧。
与其说是克服恐惧,不如说是接纳恐惧,并带着恐惧继续前行。
02 适度的恐惧
通常,人在面临生命安全威胁时会感受到恐惧。这种恐惧与现实的威胁是相称的。
1961年,沃克和吉布森曾进行了“视觉悬崖”实验,研究婴儿的深度视觉。实验发现,2-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够体验到物体的深度。6个月的婴儿在面对实验人员布置好的“视觉悬崖”时,无论母亲如何在对面呼唤,他们都不愿意爬过“悬崖”。
这说明,6个月的婴儿就对深度感到恐惧。恐惧让他们能够保护自己、避免坠落。
站在高台上,人会感到恐惧甚至轻微的眩晕。于是,他尽快远离天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一个人走在山路上,突然看到面前横亘着一条蛇,内心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或者被吓呆了,不敢往前迈步;又或者吓得抱腿就跑,拼命跑了很久很久的路才敢停下来,停下来后仍旧心有余悸。
恐惧其实是人类情绪中的一种。作为一种本能,它对人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能够激发人们自我保护、免于危险和灾祸。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有益的。
03 超量的恐惧
有的人害怕一些实际上实际上没有危险的事物。比如虫子、老鼠、蟑螂。比如害怕乘坐电梯、害怕在人群面前讲话、害怕在广场等开阔的地方停留等。严重者,被诊断为某某恐惧症,比如幽闭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等。
尽管在这些场景下,恐惧情绪其实是不必要的,但是他们的紧张和害怕逐渐升级,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
还有的人经历了重大交通事故,从此经常做噩梦,害怕再次乘车,甚至看见汽车就会想象车祸场景。这很可能是患上了床上后应激障碍。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对以上情形感到恐惧。多数人的害怕程度介于完全不害怕和极度恐惧之间。
比如,我高一的时候,就恐惧当众读课文,甚至产生了在文章第一部分所讲到的种种明显的生理变化。
比如,我害怕壁虎。儿时和小伙伴玩耍时,曾有一次一只壁虎掉落到我肩上,小伙伴们吓得四散而逃,我也被吓住了,此后只要见到壁虎,就不由得往后退。
在人际场景中,我们可能会害怕那种张开嘴巴却无话可说的情形;我们可能会害怕那些被别人评价、特别是负面评价的情形。任何人都可能在任何时间向我们抛出任何东西,它们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恐惧。
你可能会感觉失去了控制,或无法思考、“大脑冻结”,或喋喋不休、前后矛盾;或表达混乱、前言不搭后语……
这些“超量的恐惧”,常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直冒冷汗、四肢无力、呼吸急促等。长期的恐惧情绪,会产生持续的负面生理变化,从而损害人们的健康。
04 如何面对恐惧?
对于那些适度的恐惧,我们不需要特别关照什么。但是对“超量的恐惧”,特别是那些阻碍了我们成长进步的恐惧,我们就需要主动积极地去面对。
高中毕业后的我,面对很多场景,也有过恐惧。比如说第一次为部级领导做讲解之前,我特别担心和害怕。但是,我已经成为自己的“语文老师”。我知道如何面对恐惧,知道如何带着恐惧继续前行。
虽然我的语文老师没有对当时的我说什么,但是他做对了三件事。
第一,接纳。
语文老师的接纳,体现在他对我读课文的表现未做任何评判。他没有对我读课文的表现进行“好”或“差“的评价。
他的接纳表现在他一直给我机会。如果他发现我无法读好课文,便不再请我读课文,不再给我机会锻炼自己,我可能会觉得,”老师认为我不行“,或者”老师不喜欢我这样的学生读课文“。
其实,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可以主动接纳自己的恐惧。
例如,如果你害怕在大会上发言,不要屈服于恐惧,不要把自己的心理能量聚焦在赶走恐惧上。接纳它。恐惧就恐惧,有什么大不了的!带着恐惧继续前行!
继续大胆地举手表达你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恐惧,你可以告诉大家:“我很少在大会发言,所以现在有点儿紧张。请允许我稍微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这时,迎接你的将会是大家真诚的、鼓励的目光。调整之后,再做表达。
第二,信任。
语文老师的态度里,透露出信任。他一次又一次叫我读课文,就是对我的信任。他没有因为我一次、两次、三次的失败而放弃我,反而信任我有一天肯定能超越恐惧、突破自我。
因为这种信任,所以我才鼓起勇气,接受挑战。
最后,我也没有让老师失望。
对于成年后的我们来说,我们也需要信任自己,信任自己有能力超越恐惧。然后,鼓起勇气、拥抱当下,勇敢做事。
第三,训练。
语文老师就像教练一样,坚持对我进行“训练”。既然我紧张和恐惧,那么为了帮助我克服这种情绪,他就一次又一次地喊我起来朗读。我也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应付他的“训练”。而他能够恰到好处地叫停。不使我被自己的恐惧完全淹没。
长期的训练,使我逐渐对紧张和恐惧脱敏。逐渐地不以为然了。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教练”,帮助自己主动进入那些阻碍我们成长进步的情形中,用第三只眼看自己,一方面为自己的表现默默点赞,另一方面也懂得在自己做不到的时候适时喊停。久而久之,你就能以量变引发质变,你就能完全超越恐惧、拥抱当下。
结语: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在总统任职仪式上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一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不要因为恐惧而停止自己的步伐,请带着恐惧继续前行!
(无戒学堂,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