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政府2015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50岁以前从未结婚过的人的比例为,男性为23.37%,女性为14.06%,这种比例被称为“终身未婚率”。与上次201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急剧上升,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本次调查显示,大约男性中每4人就有1名,女性中每7名就有1人是终生未婚。可以说“远离婚姻”的趋势正在增长。
“终身未婚率”是以5年一次的国情调查为基础算出来的。最新的调查显示,与5年前的2010年相比,男性增加3.23个百分点,女性增加3.45个百分点。男女的增长率基本相同。
为什么“远离婚姻”的趋势正在不断增长呢?
调查当中,询问未婚者(25~34岁)单身的理由时,“遇不到合适的”、“结婚资金不足”等理由排在了前几位。
小编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意识发生的变化。
日本从明治时代到1980年代,终身未婚率是1%到5%的全婚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当中,结婚成家立业则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追求着自己的自由,因此在过去被称为常识的事情,现在变得非常的不常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区和职场等传统社区也越来越稀少,社会也越来越个人化。即使没有结婚,也有伴侣,或者在互联网上能和谁即时连接,或者通过兴趣等交到朋友,所以即便是单身,也能过着充实的生活。
这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是,结婚似乎冥冥之中只有两种方式:相亲结婚和恋爱结婚。
日本明治时期的法律规定,平民的婚姻要符合“家制度”、“家父长制度”。即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做家务和育儿的夫妻分工制度。也由此确立了这样的模式为“应该有的夫妻规范”。但是此规定剥夺了妻子的经济自立和自由。这样一来,对于女性来说,结婚就如同为了生存的就职一样,基本上没有不结婚的选择。所以在这个时代,通过“相亲”来结婚的人非常的多,因此相亲这个社会性匹配系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就促成了小编前文提到的明治时代是终身未婚率是1%到5%的全婚时代。这个时代,恋爱结婚的人是少之又少。
但是时代终究是要发展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相亲结婚还占全体的70%左右,但现在只有5%左右,而这5%之中包含了婚介所的介绍(约2%),所以传统的相亲结婚只有3%左右。相对的,恋爱婚姻延长到了87.7%。恋爱结婚超过相亲结婚的分界点是在1960年代后期。终身未婚率上升是在1990年代以后。1965年25岁的适龄期的男性,成为终生未婚的判断基准的50岁时是1990年。也就是说,相亲结婚比率低于恋爱结婚比率是1990年之时的大约50岁左右的这一类人,这一类人在日本,也就被称为了“终身未婚的第1代”。
恋爱结婚的发展大抵是因为女性从家庭束缚中解脱出来之后才会发生的改变。其中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女性逐步融入社会工作当中,会接触到更多的经历,恋爱结婚的机会也就变得更加的多起来。这在日本被称作职场结婚。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因为恋爱最终都会结婚。从日本人的性格来看,关键的关键是结完婚之后会让人觉得很麻烦。有时候小编会想是不是因为日本人总是怕给人添麻烦,所以才选择不结婚的呢?倒也不是没这一种可能。我所在的日本公司内,20多人,基本上没人结婚,年龄都在30岁、40岁左右。他们上班认真工作,下班完了之后就去嗨皮了,完全不用担心老婆回来查岗啥的。女性同事也是这样,我发觉女性同事的单身的还比较多。每天看到的都是打扮精致时髦,然后每天都说晚上下完班之后去哪哪参加联谊会啥的,生活那是相当精彩,自在。也许这就是他们不结婚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他们自在了,日本政府可就愁死了。
在平成28年版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中,就举出了少子化的原因:未婚率上升。政府就呼吁需要对结婚进行公共支持。可见没有结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谓的发光体,如果藏在太阳下,是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因此光明只有在黑暗中才会发光。自由也一样,只有从束缚之中解放出来才能感觉到自由。有限制的话我们就会感到不满和压力,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对获得自由的欲望提高。反过来说,如果自由了,就没有不满和压力,就失去了为了自由而行动的积极性。结婚也一样。结婚变的自由化的今天,会减退结婚的热情,加剧未婚化的发展。
夏目漱石说过:“吾等渴望自由而获得自由。得到自由的结果时却又感觉到不自由,甚至会为此而烦恼”。
现代,对恋爱和结婚没有任何社会制约的自由,但未婚化发展,倒不如说是因为感觉到了自由所带来的烦恼而趋势加剧。
小编觉得,结婚才能变成最幸福的人。各位意下如何呢?
感谢大家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在下的文章。
如果您感兴趣的的话,那么请您关注我的微博@日本冲绳美之岛旅游吧!定期更新冲绳的美景,更有日本新闻翻译以及各地的美景美食美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