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情不等于婚姻,婚姻也不等于幸福。
在这个社会上如果人到了二十多差不多三十岁如果不结婚就变得很奇怪一样,特别对于女生,甚至各种来自家庭和三姑六婆的催促,不过最大的压力并不在于此,而是在空气里面——
空气无处不在,但对于我们有经常忽视,没有了它又好像生存不下去那样。婚姻对绝大多数的人也就是如此,在这个年纪自己不结婚好像也没有什么,但总有一点无形的压力会趋势着你会这样做:
- 身边的人都结婚了,自己不结婚好像不太好;
- 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烂茶渣,如果不赶紧嫁出去,以后就越来越难了;
- 要趁早吊一个金龟婿,以后就再也不用发愁了;
- 如果现在不结婚,还要等到三四十才结婚吗?
2
前几天晚上跟一个初中同学 YY 聊天,大学毕业之后被家人安排在佛山工作直至今天,已经在当地买好的房子正在愁着装修。近期的工作也忙,YY 给数他近期有多少个工程要做和多少个工程要过审核,忙得也每周末。
然后我就很好奇问他,你是计划在佛山定居吗?他说,是的。
我继续问他什么时候结婚?他回答,没有,还没有女朋友呢。
我故意问他那你之前说那个家里介绍比他小7-8岁的女生呢?接着,他才说他近期在各种相亲安排中,无论是家人的、同事的、还是朋友的,好像这么多年来就是一直都是在被动接受这种相亲,从来没有主动过。不过就是工作太忙一直都没有时间,就是在微信聊聊,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3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空气,没有了它就会死亡,但在人类了解空气成分之前还不知道真正需要的是氧气。
前段时间刚好跟一位朋友小 F 在文学讨论到:夫妻离异之后反目成仇,但为什么会成为好友?
小 F 回答说:当发现婚姻其实并不是获得幸福的保证,只是其中一条途径,并不定是通过婚姻才获得幸福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敌对方式才能够改变。如果你不是把婚姻当成最终目标,而是婚姻里的幸福的话,很有可能离婚才能让双方获得解脱,和各自获得幸福的路径。这个时候,他们才能从敌对者才能发生行动元的改变,对于故事的冲突就会发生一个异于平常的翻转。
4
我们是基因和模因的机器人。
所谓基因的作用就不多说,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讲得很清楚,我们饿了想吃饭、看到蛇或者站在高处会害怕、看到帅哥美女会产生吸引力里面无不受着我们每一个细胞里基因的影响。
而模因是什么?
它跟我们的基因一样,是一种文化的基因,也就是别人传输给你的观念。我们生活到处都是各种模因,本身上学、看书跟别人交流的本质也是一种模因的复制。譬如“窗前明月光”这个模因就从数百年前流传到现在;“赢在起跑线上”这个模因就影响了一代人疯狂给小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即使在这个时代我们认为并不应该如此,但是依然会这样去做。
当然模因的复制本身来说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这取决于模因的本身,譬如上面关于那个诗句就不算什么坏模因,但后一句就明显是,过多上培训班反而给正需要玩耍的小孩子过多的压力,甚至有可能未来会产生厌学的后果。
而坏模因有什么标准,一位加拿大的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Keith E.Stanovich) 在《机器人叛乱》这本书给出 4 条参考:
- 对载体有害
- 不反应世界真实面目
- 排除未来模因的安装
- 抵制评估
回归到婚姻,在本文开始的四条其实都是,这些模因甚至有很多是社会约定俗成延续至今。可能在这些模因的诞生之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时代也在变化,相同的模因在这个时代不再适用它就不变成坏模因。
不过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已经被这样的模因所感染而自己完全并不知道。
5
不要以为结婚了就万事大吉,该过的人生还是该过,你比以前担子更重了。
曾经看过一份关于美国贫穷的主要因素,印象很深的是学历低和早婚,大概意思就是说在美国其实贫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本身美国各项社会福利也比较好。最简单的就是推迟结婚的日子即可,在美国领着救济金的穷人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往往怀了孩子导致早婚。而这群人往往学历低,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连自己的谋生都有问题,生孩子结成家庭之后压力就更大了。生孩子、照顾孩子,拼命想办法赚钱,没时间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相比爱情,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选择结婚,意味着选择了一份承诺,这份承诺是需要责任来担当的。
在这里想起了一部电影《守法公民》里的一句话:
The hard part isn’t making the decision.It’s living with it.
也就是说,最难的部分不是做决定,而是承受它。
6
空气中的氧气就是婚姻里的幸福,我们总是认为呼吸了空气就能生存下去,于是就贪婪地呼吸,不过在其他星球的空气极有可能会把人类置诸死地,同样的做法在不同的时空很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只有当你知道真正让我们生存的是氧气的时候,我们到海底、到月球、到火星甚至其他星球自然就会知道如何才可以继续呼吸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