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111
今日启发:
Elton:
第七章 古代文化的全盛(二)
第三节 《白氏文集》的流行
初识乐天
平安时代,对日本汉文学乃至整个文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文献,莫过于《白氏长庆集》。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白居易的作品传入日本,始于承和五年(838),当时太宰少式藤原岳守从唐商人带来的物品中检出《元白诗笔》,献上仁明天皇。翌年,遗唐使托留唐学问僧圆仁带回白居易诗文。其时,白居易还在世。金泽文库本《白氏文集》的校语中,记有承和十一年(844),四度留唐的学问僧惠萼在苏州南禅寺手抄的部分《白氏文集》,归国时带回,相传于菅原家。于白居易逝后翌年,即承和十四年(847),圆仁编纂《入唐新求圣教目录》中,也列有《白家诗集》6卷、白氏《任氏怨歌行》1帖、《杭越寄和诗集》(白居易、元稹唱和集)1卷。
当时在日本凡谈及汉诗文者,言必《文选》和《白氏文集》。《白氏文集》传入日本后,流布甚广。大江维时编的汉诗集《千载佳句》(约947—957)所载唐人153人的1083首诗中,白诗共507首。此《千载佳句》对其后编纂《和汉朗咏集》时采录白居易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汉朗咏集》收入汉人作者的汉诗234首中,白居易的诗占139首。两集的白居易诗,均占一半以上的压倒多数。它们收入的包括《长恨歌》《上阳白发人》《暮立》《瘦楼望月》《杨柳枝词》《骊宫高》等律诗和新乐府等,反映了当时白居易诗备受推崇和流行的盛况。
图片
白氏文潮
根据大江匡房谈话、藤原实兼笔录的《江谈抄》(约1104—1111)记述,嗟峨天皇对《白氏文集》最是钟爱,《白氏文集》初传日本,他召臣下小野篁,在试其才时,赋汉诗一首:“闭阁唯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小野篁奏曰:“圣作甚佳,唯‘遥’改‘空’更妙也。”天皇感叹道:“此乃白乐天句,‘遥’本作‘空’,聊仅试卿,卿之诗思已同乐天矣。”嗟峨天皇与小野篁两人还曾围绕白诗唱和。可见嗟峨天皇、小野篁对白居易的诗滚瓜烂熟。小野篁对白居易的诗背诵如流,有“日本白乐天”之称。诗人都良香则写有《白乐天赞》,赞“集70卷,尽是黄金”,认同白氏的文章应“其词质而俚”“其体顺而律”的重通顺达义及自由的散文精神和散文文体,否定传统的四六骈俪文,采用纪录体散文写承传的民间故事,对推动文体变革和散文革新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原道真尊崇白居易,“得白氏之体”,依赖白居易诗文而获得自我的发展。他在诗《暮春》中直言“游宴追寻白乐天”,非常钦羡白居易以诗、琴、酒作为诗的题材,曾赋《咏乐天北窗三友诗》言:“《白氏洛中集十卷》中,有北窗三友,诗一友,琴一友,酒一友,酒之与琴吾不知,吾虽不知,能得意。”醍翻天皇收到菅原道真的诗集,以《见右丞相献家集》为题,赋诗大加赞赏“更有菅家胜白氏”,并说明当时白居易诗流行,乃“今日文化皆尽金”。天皇在诗后还自注:“平生所爱《白氏文集》70卷是也。”平安时代,朝廷专设《白氏文集》讲座,由大江维时先后给醒南天皇、村上天皇侍讲,此后历经几代天皇。村上天皇于天德三年(959)开了御前举办诗会的先河,诗会的诗题大多参照白居易的七律赋诗,以咏叹述怀诗为主,出现了不少像“随岚落叶含萧瑟,溅石飞泉弄雅琴”“山馆雨时鸣自暗,野亭风处织犹寒”这样的秀句。《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作为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也给彰子皇后悄悄侍讲《白氏文集》,因为当时女子是不能涉及汉文学的。《白氏文集》不仅对日本的汉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平安时代新文学的诞生起了很大的作用。高阶善积仿效中国《文林丽藻抄》《文房丽藻》编纂的《本朝丽藻》(1010)记载:“我朝词人才子,以《白氏文集》为规范,故承和以来,言诗者皆不失体裁”,并赞“白乐天乃文曲星神的权威”。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