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天边,一道金色光芒冲天而起。仔细看时,是一只金色的大鸟,盘旋飞上天空。
“看哪!凤凰!”我听到地上的人们手舞足蹈、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的直接拜倒在地上。
我淡淡一笑,回眸对上她清澈的面容,抚上她的手,与她十指相扣。
“你看他们,可真是有趣啊。”她指着地上的那些人道。
“是啊。”我简单地回答着,从腰间取出悬挂的玉箫,置于唇边,静静地吹奏起来。
箫声悠扬婉转,不似乐曲,却似鸟鸣。
“听啊!凤凰唱歌了!”地上的人们更加激动,更多人拜倒下去。
只听“叱”的一声,天边又飞来两只凤凰,围绕着我们乘坐的这只凤凰旋舞。
它们嘴里发出的声音,竟与我的箫声别无二致。
“能和你一起飞升,真好。”她攀上我的肩,将头枕在我的颈边。
我温柔地看她一眼,一只手环住她的腰将她搂过,任她靠在我的身上。
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了。
我是萧史,秦穆公手下的一名司礼乐官。她是弄玉,秦穆公的女儿。
我们的爱情,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成为一段佳话。
遥想当年第一次见她,她还是十几岁的少女。
那一日在秦王寢宫,我正为穆公演奏。她忽地跑进来,环住穆公的脖颈,叫了一声:“父王。”
那声音竟比我的箫声还要好听,我的箫声不由得断了。
穆公的脸上露出一丝的不满,挥手让我退下。这时她突然指着我说:“这位哥哥吹箫真好听,让他继续吹给我们听吧,要是能让他教我那就更好了。”
“好好,都听你的。”我看到穆公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扬手示意让我继续。
我一边吹,一边抬眼偷偷看她。她睫毛弯弯,眉目如画,粉色衣裙如同一只翩翩的蝴蝶。温婉恬静如她,调皮任性如她。
“好!好!”她兴奋地鼓起掌来,那笑容,从此印入我的心里。
此后我开始更加勤奋地练习吹箫。是她,给了我动力。也是她,让我相信学无止境。
我也得以进宫去见她。有时是教她吹箫,但更多时候,是作为她的一个玩伴。
她唱歌,我以箫声伴奏。她的歌声是我从未听过的好听。
有时我陪她聊天。有一次我问她:“公主喜欢什么?”
她说:“我喜欢鸟,喜欢美丽的鸟,喜欢孔雀,对了,我最喜欢凤凰!”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凤凰吗?”她问我。
“我相信。”我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回答道。
于是我在自己的院中养了一群孔雀。我在屋内吹箫,希望能把它们引到屋里来。
开始它们都自顾自地在院中觅食,晒太阳,飞到树上睡觉,对我的箫声置若罔闻。
直到有一天我用箫声模仿它们的声音。一只孔雀散步一样踱到我门前,用一双滴溜溜转动的黑色眼睛盯着我。
我看着那双小眼睛,不由得笑起来,想到了她。虽然她的眼睛很大,但也是这样的有生气。
后来我能引得一群孔雀步入室内,飞到头顶的横梁上对着我开屏了。
我还来不及将这技艺展示给她看,一日我正在练习,一只白色的大鸟从窗口飞了进来,惊散了屋内的其他孔雀。
竟是一只白孔雀。白孔雀可是稀有之物,此刻在我面前踱着步子,如同一位玉面美人,深情款款地注视着我。
很快便开屏了,如同一柄巨大的白色羽扇,那尾巴仿佛玉雕雪塑的一般,将所有的美不留余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突然随着一声急切的“公主~”,一个丫环紧跟着一个白衣的女子进来,竟是她。
原来那白孔雀是她的。我继续吹箫,白孔雀开始翩翩起舞。
很快,“萧史吹箫可吸引白孔雀并令之起舞”的传闻传遍了整座宫廷。穆公让我表演给他和大臣们看。
不久,穆公答应将弄玉许配于我。
大婚临近,皇宫后面的山上筑起了一座高台。是穆公赐给我们新婚的礼物。
婚礼上她一袭大红嫁衣,是从未有过的惊艳与美丽。我笑着看她,也能看到她眼底的笑意。
婚后,我们每日在凤凰台中和歌而奏。此刻我的箫声中又多了一种东西,那就是情,缠绵的情。
一日在凤凰台顶,我们对酒当歌,看着天边的晚霞。一曲毕,我们相拥而卧。
忽然天边传来一种美妙的声音。响彻天际,令人回味。
第二日酒醒之际,那种声音还在耳边萦绕。我看着怀中的她,还未睡醒。便脱了身上的外袍披在她身上。
她忽的就醒了,看我张开双臂环住她,竟像少女似的害羞起来。
我轻声说:“风大,小心着凉。”说罢我给她讲了昨晚的那种声音。
“一定是凤凰的声音。”她说道。
于是我开始凭借记忆用箫声模仿那种声音。
在我苦练一段时间之后,一日黄昏,只听“叱”的一声,一种声音和着我的箫声歌唱起来,似乎就在我的房顶上。
很快一只金色的大鸟飞进屋内,浑身散发着灿灿金光,让屋内的一切都显得黯然失色。
那大鸟立在那儿尽显王者风范,令人不敢直视。只觉得它的喙,它的爪子,它的每一片羽毛,都是金色。它的尾巴是五彩的,散发着淡淡的粼光。
这就是凤凰?
弄玉站在我旁边激动不已,满脸惊喜地看着这只凤凰。
“萧史用箫声引来了凤凰”的传言轰动了整个都城。人们熙熙攘攘地前来观看,被皇宫的侍卫拦在外面。
我突然失去了吹奏的兴致。看来,这人间是容不下我们了。
如今,也是一个黄昏,我和弄玉,坐在凤凰背上离开了。
没有什么值得怀念。我回首,那座凤凰台怕是要成为永恒的纪念了。
攥紧了怀中人的手,现在,我们正朝着天边的夕阳飞去。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中的“萧郎”便是出自这个典故。当然我把这个故事给传说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