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认真真包扶落后村,真心实意帮助困难群众。山东东营市委组织部以“八个一”扎实推动“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
“一”带来的变化
(本期聚焦)
刘童田 王新俊 黄其军
今年4月26日,山东东营市利津县南码村,迎来了特殊的“亲人”———市委组织部的同志。村民崔占安拉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玉君的手,眼含热泪:“要不是你们,俺哪能住上这亮堂堂的瓦房!”
原来,去年秋天天降大雨,村里6户人家房子被毁。联系南码村的王玉君了解到崔占安家人有病,无力建房时,专门协调有关方面帮他建起了瓦房。一个陷入绝境的家庭,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这是东营市委组织部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施行“八个一”活动中的一幕。
“八个一”
让“开门评部”成为固定机制
组工部门差距在哪里?组工干部形象如何树?群众心里最清楚。”
去年下半年,“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在东营市委组织部迅速展开。活动中,东营市委组织部没有关起门来搞教育,而是开门听真话,虚心纳诤言。班子成员分别到5个县区的20个乡镇,各科室围绕各自职责到有关部门、单位和乡镇、村庄,征求意见和建议。
开门评部”使组工干部听到了原来听不到的话,了解到了原来了解不到的事。东营市委组织部认为,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就得从“一”入手,才能真正落实。“八个一”活动随即出台:部机关联系一个乡镇、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村、一个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每个科室联系一个企业、一名专家,每名组工干部联系一个农村贫困户、救助一名困难学生等。
让这“八个一”落到实处,组织部长谈话制度和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建立起来了,组织部长经常深入基层,与干部、专家一一谈心交心;市委组织部互联网站开通了,开设组织部长论坛,部长网上恳谈,一一回答干部群众的提问;春风化雨,点滴润物,随着“八个一”和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出台,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干群关系融洽的感人故事。
帮一村
让短期包扶带来“长期效应”
南码村是一个仅有703口人、702亩耕地的小村,土地少,发展空间小,东营市委组织部就把包扶的重点放在了这里。
去年6月24日,南码村的村民们聚在一起,庆祝村文化大院落成和环村公路建成通车。自从市委组织部的包村组到来之后,村里的喜事就特别多。这一天,王玉君也来到了村里。与喜笑颜开的村民们不同,王玉君似乎面有忧色。原来,尽管在包村组的帮扶下,南码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有件事又让他陷入深思。一次,包村组向群众建议上奶牛养殖项目,一头奶牛补助800元。一位村民却说:“一两万才买一头奶牛,800块钱能干啥?”这位村民的说法,反映出过分依赖帮扶,会形成惰性心理。王玉君认为:不能光“输血”而不教“造血”,否则群众会感觉组织部门的帮扶是一阵风。
两个月后,南码村的25名党员和种养大户被带着走出家门,到东营区、垦利县的6个先进村参观学习:养花的、栽冬枣的、养鸡的、养奶牛的……外面的世界使他们感到震撼:同样的地,同样的天,为啥咱就不能把身翻?
今年春天,村周围一直没有市场的南码村,出现了一处可容纳600个摊位的集贸市场,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还培养了村民的市场意识。在村文化大院,一台很大的背投电视加上一台电脑,成了农民进行远程电视教育的课堂。一到农闲季节,很多农民都聚集在这儿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农业科技,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现在步入南码村,大街小巷成了柏油路,村民院落里绿树成荫……一个村的变化,使群众看到了组工干部是在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
助一人
让“爱民意识”进入干部血液
“八个一”都连着百姓的生产生活。市委组织部专门建立起了联系对象档案,并印发了联系卡,做到把每一个群众都挂在心上。
东营区史口镇苏家村有5户特困户。组织部从救助贫困户入手,每人结对救助一户。今年49岁的朱金明因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里还有82岁的老娘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大女儿朱盈盈因为家庭困难,初三还没毕业就被迫辍学打工。组织部门的干部资助朱盈盈1000元学费,并多方协调,使她重返校园。朱盈盈笑了,朱金明一家笑了。
然而,厄运和不幸再次降临。去年12月9日,上学途中的朱盈盈被一辆农用车撞伤,伤势非常严重。因无力承担医药费用,哭得死去活来的朱盈盈的父母已在医院签字,表示不再接受治疗。
负责联系苏家村的一位组织部副部长正在四川开会,得知消息她马上打电话与医院领导联系,明确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全力抢救。从四川赶回后,她从家中拿出6000元钱给小盈盈付了医药费,并四处筹款。她的行动感动了周围的人,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今年3月,朱盈盈出院时,朱盈盈年逾八旬的奶奶面对组织部的同志长跪不起,一遍又一遍地说:“感谢好领导,感谢老八路,你们救了俺全家!”
如今,关心联系群众的冷暖疾苦、大事小情,成为东营市组工干部的一件很平常的事。为缺水的村子建水库,帮助急需发展资金的村子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给通行不便的村通街修路……一件一件的实事,把组工干部与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
编者按:认认真真包扶落后村,真心实意帮助困难群众,这是东营市“树组工干部形象”取得实效的“秘诀”。形象是具体的,要用为群众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实事去体现。干部为了群众的事情,真正把精力、感情投入进去,才能与群众心心相连。
【发表于《人民日报》2004.06.29,作者重新编辑整理于2017年8月19日(古历闰六月廿八)】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