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怯场的毛病,不是一点,而是非常严重。当有可能在公共场合说话时,我就会提前紧张,思维短路。好在很多时候最后根本就没有发言。但是,经过五年读博生活,我决定以后把教学搞科研当作自己的目标后,我就需要认真地面对怯场的问题了。
我第一次在上百人的学术会议发言的情景还很清晰。当时我只是小组发言人,只需要在小组内部汇报论文,并没有要求我在大会总结发言。小组汇报已经让我尴尬极了,因为20人左右的小组有我的导师,我的学生,我的领导,算是丢人丢到家了。让我没想到的是本来作发言总结的老师生病,委托我去,我的一位指导老师也示意我去,替代一下那位老师。我整个人都不安了,但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我开始写总结陈词,自我感觉良好。就等上台了。
时间很长,很煎熬。我们小组是最后一组,我看着轮番上台的组长发言,默默给自己打气,没事没事。你可以的。倒数第三组了,我的心跳开始加速,呼吸变得急促,发言人的声音也开始漂浮起来,他说的内容根本听不到。一直到第二组发言完毕都是这种状态,整个人都是高度警觉的状态,根本无法放松。
主持人说我的名字了。我顾不得那么多了,只得站立起身走向讲台发言。走路时还担心自己会绊倒。好在成功走向台阶站在发言人位置了。呜呼!我往台下一看,中国的外国的,乌压压的都是人,都严肃地瞪着眼睛看着我。一看不要紧,一下子心里又慌了。我立马低下头来,开始我的总结,我把写好的总结从头念到尾,说了声谢谢结束。中间一气呵成,没有停顿,没有眼神交流。我觉得紧张极了!
台下的老师同学肯定也感到了我的局促不安,还拍照鼓励我,挺好的挺好的。尽管每一张照片都是低着头的。我觉得很沮丧,两分钟的时间让我紧张了半个小时,并且两分钟也没表现好。但是,我也隐隐约约有点体会,我感到听众希望交流的信号,而不是听我自说自话。
我开始想锻炼一下,能够与观众互动,以一种交流的态度。幸运的是,我有这样的机会。我把课堂当作演练的场所,一节又一节,结果,还是一如既往地怯场,还是不太清楚怎么和学生互动,我还怪罪学生不配合。
直到有一天,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讲课,他说歌手需要表演,我忽然明白,教师也需要表演。于是,我在以后上课时就开始注意表演能力的提升,教师不只是传递知识,还需要设计,引导,需要自编自导自演,把观众放心中。慢慢儿地,我开始放松下来了,开始能够和学生互动了,不惧怕他们的期待的眼神了,开始引导他们学习了。
当然,没编好时还是会紧张。不过,相信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