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洋洋洒洒噼里啪啦一气呵成。抬眼看一下左上角的字数提示,心满意足存为私密文章或者直接发表。
对我来说,写作无非就是这样的过程。我把我想说的想表达的,尽力表达出来。
可当我们过一段时间,再读自己写的东西,会发现一些奇妙的现象。
第一点就是,没有把想说的东西说清楚。原因很简单,平时和朋友闲着聊天,我们都会说着说着就转眼离题两里外。跑题嘛。写之前先确定一个outline就可以解决。
更奇妙的是第二点,如果是第一点是“我好像忘了好多东西没写”,第二点则是“我似乎多写了一些东西…这话是我说出来的?”
在写作时候,我们偶尔会经历一种状态:完全投入并沉浸其中,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不关心字数不关心自己写了什么,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主题和方向……就像是,像是被什么牵着走一样。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概念——“心流”。“心流”指的是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那种投入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的效率很高,并且在事情完成之后有一种幸福感。
我想,写作中的那个时期的每个作者,都产生了心流的状态。
我想,写作中心流的好处,并不在于它的高效。因为写作的目的本就不是追求数量上的满足,而是在于写作能够带给你一些改变和启发,让你感受到想不清楚的问题豁然开朗。
也就是谁,当你开始以文字为介质表达,进入心流状态后,你的文字会开始反过来跟你对话。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没办法跟自己的文字对话,你也不能指望它们能和读者对话。所以,写作中产生心流很正常,不要刻意去困住思想,且让它自己走,让文章自己来讲述自己。
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米开朗琪罗说,不是他在雕刻,他只是看见了大理石本身的样子,然后把它解放出来。
或许这些话,真的不是为了收录进经典语录而说出来、写出来的。他们说的都是真的——不是我在写文章啊,是文章自己写的自己。
对,文章不仅能自己写自己,而且还能教会你。
你给自己一个主题,有了一个起点,然后有了一次对话的机会。你和你自己对话,然后文字独立于你的人格之外来和你对话。
写作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关系,作家不总是主动的一方,文字也不总是被动的一方。这并不是一场此消彼长的博弈,而是一场共同创造的过程。
写作是我们的老师,写作会带给写作者一些改变,正如读者总能从阅读中获得新发现一样。我们说不清楚原因,或许因为写作的同时我们在高密度的思考,“写出来”不同于自己凭空瞎想,因为文字的存在,你的想法和思考过程有了被其他人了解的可能。正因为会有除了你之外的其他人看,你在写作时,会格外用力去讲述,仔细揣摩你有没有讲清楚。
正如“反向教学法”所阐述的——讲述才是最好的教学。你在讲出来时候,环境不允许自己有懈怠,你的每一句话都要完全走心,出口之前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以保证听众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