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自私的基因,人性的营养需求与逐利的本质及人活着的意义
张道陵继续想到:人性的需求其实就是人的精神需求,也就是二点,精神认同与精神依恋。这也是人们在解决温饱后逐利的本质,也是人所有行为与决策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宗教体系得以存在并广为流传的根源。而人性或所谓人的心理或者人的精神也是需要营养均衡的。
在张道陵穿越前的世界,人们已经知道,孩童时期身体的成长是需要补充均衡的营养的。然而关于孩童的心理或精神上的营养补充却是一片空白。同样成年人也需要营养的均衡充足,否则长期的营养不良人的身体就会生病,而人的精神也是如此。无论婴童还是成人也需要均衡和充足的精神营养补充,长期的精神营养的缺乏和不均衡也同样会引发疾病,只是是心理精神疾病。而另一方面,营养过剩对人的身体同样也有危害,精神的营养过剩同样也会产生病态的症状。而无论是精神认同与精神依恋其源头依然是安全感的充实,而安全感的另一层表述则是自私的基因决定人的行为感知。自私似乎是个贬义词,然而若细究到个体,其实就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张道陵想,如果生物没有自私的基因,怎么能有目的的选择适合自己存在的营养物质和适合的生存环境呢?又如何有方向和目的的成长和延续呢?
而所谓的精神认同则是指人因为本身的弱小需要群体内其他人的关注和欣赏而能获得的安全感的精神需求,这可以从人类最早期出现在地球上的群体生活中得到映证,也可以通过幼儿时期的弱小状态获得证实。而这种精神需求是个体对他人的精神关注需求,是向内的精神输入。这种精神关注的需求很容易在现实中异化成为虚荣感的寻求。虚荣的特征就是通过行为,外物的展现来获取大众的关注。
精神依恋则是指因为个体从弱小开始成长,人从幼小的时候会本能的对强者或是关爱他的成人产生依附的精神认同感。也就本能的寻找安全依靠或庇护。任何一个人从其内心而言都是弱小和脆弱的,都有着本能的渴望获得同伴和家人的情感庇护和精神依靠的。所以人们都会渴望所谓的人性的温暖。都会对深刻的友情,爱情,亲情,善待之情大加赞扬。人从根本上说是很渺小和微弱的。只有聚集起来才能成为势力。才可以天斗,与地斗。才能星辰大海。同样在人类最早期那怕成份也会如此。而随着年龄的成长这种依恋的对象会发生变化,可能是动物,也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人,也能是已经死亡的的人,而已经死亡的人或是无法近距离交际的人他们转而会对和这样人有过关联的物品产生依恋。这种精神需求是属于向外型输出类型的。从本质上说除了依恋真实的生物外,比如狗,猫,或其他的宠物,当这些宠物曾经给予了个人的某些时候的心灵慰籍。并长期如此,如果没有其他更强大的精神依恋物或人的出现,这种精神依恋会一直延续下去。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强大,以及认知度的提升,会逐渐摆脱原有的精神依恋,比如人的早期孩童时代,会依恋父母,兄长,年龄更大的同学。甚至是老师。但随着自身身体的成长强大,以及知识的积累及认知度的提高,会判断出那些曾经的强者不再是比自己强的强者了,就会淡化这种依恋的感觉。比如年轻时很容易会对偶像产生精神依恋和崇拜感。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大部分就会摆脱这种强烈的感觉而淡化成对旧日时光的回味。但也会有少量的人依然越陷越深,最终不可自拨,这主要是在成年前精神营养严重缺乏或畸形关爱造成的。张道陵想到,在他穿越前的世界简直是个病态的社会,娱乐产业的无限诱导,和传销式的洗脑,竟然没有社会规则的限制,更可恶的是一个娱乐明星的公司会有专业的团队集中给明星的粉丝灌输偶像光彩的概念如同宗教式的宣扬,加深和固化年少人群的精神依恋,甚至还营造所谓的粉丝经济。事实上只要是对另一个产生崇拜感的人,几乎都是人格不独立,思维狭隘,认知度低,缺乏自我的人。这种人从某种意义上人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他的精神状态是残疾和有缺陷的。
正是这一内一外,一阴一阳的精神需求才构成的庞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体系。如同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类似,大道同归,张道陵想老子果然是老子,牛逼的都不仅是没朋友,还是后无来者。难怪要独自骑牛西出函谷关。随便整个5000字的《道德经》往后几千年愣是没人能读懂,也不能说没人能读懂,而是读的人都以为自己读懂了,自己得道了。可是若要同他人对照比较又发现彼此各不相同,却又达不了统一的认知。这很像金庸在《侠客岛》中描写在侠客岛上,一众识字较多、秉性聪颖之辈却在参研武功秘诀图解时,全偏离了真正的本意。误入了歧途,但虽是误入歧途,却也各自成派。形成各自体系。虽可互相映证,却不可得到一个统一认可的标准解释。很是有相似之处。基本质其实就是瞎子摸象,缺乏了全局观的视角。
但凡是生物都一定具有优先本我的基因存在。正是这种自私的基因才能延续生物的蔓延。而利他的社会需求也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础上的群体性的适应,对于相对弱小的生物,群体性的合作与互利才可以获得在自然界生存延续下去的可能。除非繁殖能力极强。而作为有自由意识的人类而言,在综合对比后也会发现,只有利他才更有利天群体的共同利益,同时也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存在。私利只有建立在群体利益一致的基础才会是最大化的可能。如果个体的利益追求是以损害群体利益为基础的获取,那么个体的利益最终也不会得到实现。
记得曾经有个故事:一国家的军队有一个神枪手,每开一枪必定命中对手。但这个神枪手却极为势利和自私,在战场上,都是明码标价且一定是先拿到钱的情况下他才会出手。有一次已经到了国家危亡的时候,只有狙杀对方的统帅才能改变战局,他却狮子大开口需要极大额度的金钱。本方的统帅却一下拿不出那么多钱,他就拒绝了一次极难得的狙杀机会,最终国家战败,他却带着无数的金钱跑路,最终被抓住,他对抓他的那些士兵说你们放了我,我可以把我的这些钱给你们,敌方的士兵不屑和轻蔑的对他说,你的国家都完了,你这些钱就是个废纸,给我们有屁用啊!
任何人类的群体中一定会有相似的规则或律法制约群体的内斗和协调内部彼此矛盾的机制。
因为人是具有其他生物所不具有的自由本我意识,他们不会本能的服从与配合。不会如同蚂蚁,蜜蜂它们会本能的服从和自动分工,它们只有集体的生存的本能,而人却可以自由的权衡选择。会对内心中所不认同的社会现象作出反应。会如同独行动物那般争夺眼前同类的利益。甚至会因为诱惑或不同的意识认知而彼此残杀,而集体概念的社会规则法律,则是群体内人们内心规则认定而作出精神上的社会反应。法律一定要符合群体内大众内心中的公平规则的认同。
那么人格独立和自我超越又是怎么回事呢?
��ı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