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腾讯传快到尾声,才想起来要把自己的思考转化成文字,我这个人向来做什么事儿都没法坚持。除了打游戏,打了快20年了。一是觉得写东西这事儿太仪式化,自己脑子里发散的东西就让他们乱在那里挺好,我又不是一个喜欢整理的人,整理会让人把一些思路性的东西删掉,希望这次能打破我些东西喜欢把思路删掉的习惯改掉,顺便能把做事儿坚持不住也改掉。
看腾讯传看到12年小龙封神的8小时演讲部分,讲到博而不专的积累。说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深以为然,看到后来,我脑中灵光一乍,于是梳理了一下微信的历程。1.0 信息发送-1.2图片分享-语音发送-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朋友圈-公众号-红包。我虽然年纪不大,但所幸在大学遇到对的人,现在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的女儿至宝宝现在1岁3个月,她每天肉眼可见的成长速度让我感到幸福快乐的同时也感悟良多。为什么我突然要出来秀一下娃呢,因为我发现微信的成长,和一个孩子的成长竟有着微妙的相似感:
信息发送-图片分享-语音发送 宝宝生下来,先是看和听,1岁左右才开始慢慢说话。
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 慢慢1岁开始到处乱爬,并学会走路了以后,活动半径变大,能看到和摸到的东西渐渐变多,对陌生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拿到东西先会本能的摇一摇晃一晃,其实宝宝的安全和求知本能让她来感知事物并判断是否有危险,如果没有危险,再做进一步深入。微信的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也是,我先摇一摇,点一下,偷看一下,再根据反馈做进一步的决定,这让我感到安全而又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接着是朋友圈 小朋友在1岁半左右大概有了你和我的区别和感知(这是我身为奶爸的预习内容),这个时候他们就渐渐开始了和其他人的相处和互动,当然了,我们至宝宝只和认识的宝宝以及长得好看的宝宝玩儿。
公众号 再大点儿,孩子群中就会显露出具有领袖气质的小朋友,这不就是孩子王嘛,你说什么我们都听(眼里泛着小星星)
红包 当然我可以强行把我们过年收红包跟微信联系在一起。但是我并不打算这么做,我觉得红包对于孩子所对应的应该是一个包装好的礼物盒子,孩子带着好奇心,打开了盒子,得到一个惊喜。我就不去赘述微信红包在这方面的设计思路了,懂的都懂。
写到这里,会想起我这段时间学习学到的AARRR模型,说白了就是我养成一个产品(孩子),我得先把他的基本功打扎实了,我做够足够的构建工作以后,我再去输出,再去宣扬,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学时老师总说厚积薄发,其实也是相似的道理。大家只看到微信一步一步的成长为一个巨兽,很多人把它归结为腾讯流量优势的产物,事实上在看腾讯传的时候,我发现小龙是在把微信的核心功能体验构建完全后,才开始利用流量优势大肆推广并获取霸权地位的。推演到游戏产品上也是相同的道理,获得更多的流量能让你称霸市场么?不能,流量只能让你暴露在更多人的面前,但是你是不是好的对的,用户会用脚来投票。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