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过,“数九寒天”的节气时令便到了。什么是“数九寒天”?多数人未必十分的清楚,中国的传统将冬至以后的时间每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九个九,合计八十一天。九尽则桃花开,代表季节已由冬天到了春天。民间“数九歌”就是对此最形象的表达,“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为什么在冬至以后是要数九而不是数八数七呢?这与我们的传统的阴阳哲学有关,古人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九为单数中的至大之数,至大之数即为至阳之数,至阳之数的逐九累加,大地的阳气日渐复升,阴气则日益削减,九九数完则预示着寒去暖至,春天悄然到来。
古人的冬天是比较枯燥的,因为他们没有我们现代的什么“微博、快手、抖音”可以刷,也没有什么“电视、电影”可以看,但是古人也有自己的一些娱乐方式,比如在“数九”这件事上,就有很多种玩法,而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写《数九帖》,二是画《数九图》。写《数九帖》就是从一九的第一天开始,至九九完结的第八十一天完成“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繁体字的书写,这九个繁体字每字都是九划,一共八十一划,一天写一划,不能多写,更不能少写。画《数九图》,亦是数九的第一天开始,在宣纸上画梅花,每天画梅花的一瓣,每九天就画出一朵梅花,九九八十一天后正好画出九朵梅花。无论是写《数九帖》还是画《数九图》,看似都是十分简单,但其实很难,假如您对于书法或者绘画有些了解的话,一般书写和绘画最好能一气呵成,这样比较简单,如果中间断断续续,无论书法的筋骨气势,还是画作的风韵着墨都会发生变化,不能做到浑然一体。书法与绘画很受作者本身状态的影响,比如书写和绘画时的心情,身体状况,天气的阴晴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书法作品或者绘画作品不能保持浑然一体,对于我们常人来讲,一是也许看不出来,二是也体会不到,对于一个书法家或绘画家来讲,至少这样的作品不能算上乗之作。
以前的《数九帖》或《数九图》,一是流行于古代的文人仕大夫之间,他们在漫漫严寒的冬日里,每天写《数九帖》、画《数九图》,也不失一种消遣娱乐且磨炼心性的雅事。二是多用于孩童的教育启蒙上,孩童多是活泼好动没有耐心的,况且在数九寒天,手都冻得握不住笔,每天还让他们坚持书写或者作画,这对于孩童们来讲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呢!反过来讲,这种挑战恰恰是一种对于孩童人格心性、坚持和勇气的最好塑造和磨炼方式。八十一天,一天一划,看似慢且无趣,实则是给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推行精益生产时,我们往往追求“今天行动,明天就有结果的方法或技巧”,如果是这样,代表我们还没有领悟精益生产的真正“心法”。精益生产最重要的“心法”就是要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基础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挑战和改善,“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不需要追求高大上的工具或方法,而是踏实的做好5S,5S做好了精益就成功了一半。
这里想讲的不是推行5S方法技巧,而是想表达5S就像《数九帖》、《数九图》一样,是一种工作态度的养成和心性的修炼,是“心法”而不是技法。有时快就是慢,巧迟而掘速,有道(心法)无术(方法技巧),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文/冯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