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三八章·上德不德篇
此一篇老子言在“道”的约束下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道”,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德”,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德”是精神的产物,必然受人的世界观约束。依据世界观,“德”相应地分为“上德”与“下德”。接受“道”约束的“上德”,老子称之为“不德”。以主观意志约束的“下德”,老子称之为“不失德”。
德经三九章·数车无车篇
此一篇老子言万物只接受“道”的体系约束。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选择“道”约束或选择主观意志约束,无法同时选择两者。如何两种约束并存则自然与社会皆将崩溃。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即“道”的体系。不能用禄禄呈现玉的尊贵,也不能用硌硌呈现石的卑贱。要用“道”的体系,来呈现玉的尊贵或石的卑贱。所以,老子说“数车无车”。
德经四十章·生于有无篇
此一篇老子言“道”的“无”与“有”两种运动方式之间的辩证关系。“道”的“无”与“有”运动不是单向的,是纠缠并发的。同样,“浑沦一体之物”的“折”、“转”、“反”三个阶段也不是单向的,也是纠缠并发的。事物的发展大致经历“始,壮,究”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不是单向的,也是纠缠并发的,某个阶段也是可以或缺的。但有一点是单向的,即万物以“有”的运动方式来呈现“无”的运动方式产生的结果。所以,老子说“生于有,有生于无”。
德经四一章·善始善成篇
此一篇老子言人要具有随物赋形不成一物的思维模式。“变”不是暂时的偶而为之,“变”是一而贯之的常态行为。停止了变化,就将永远失去变化。凡事物丧失变化,就将永远地丧失自身。“道”以“玄之又玄”为本。地得变则无边,器得变则无成,音得变则无声,象得变则无形,“道”得变则无名。所以,老子说人得变则“善始且善成”。
德经四二章·物或损益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物是向它的矛盾对立物发展变化的。社会同自然一样,亦是充满矛盾的。“绝知弃偏”、“绝伪弃虑”、“绝巧弃利”在实践中的应用,告诫我们在思想上接受“凡物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在行为上接受“绝学无忧”是何等的重要。“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所以,老子说“物或损益”。
德经四三章·无有无间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物的外在形制都是运动的结果。善于变化的东西永远都能驾驭僵化无变的东西,因为凡物所具有的僵化无变的固定形态,都是由善变的运动所给予的。意识决定了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了行为。事物不可见的运动,决定了事物的结果。所以,老子说“无有入于无间”。
德经四四章·厚臧多亡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物皆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行为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乃可得“知足不辱”的结果。凡物皆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故物或损益。所以,老子说“厚臧必多亡”。
德经四五章·清清天下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物自然而然地在运动中发生变化,自然而然地在静止中呈现自身。运动突破限度,结果将会呈现出来。运动没有突破限度之前,会保持原有状态。所以说,大成未成看似若缺,大盈未盈看似若冲,没有变化并不意味着没有运动。身体只有在运动后的相对安静中才能生成热量,运动才能战胜寒冷。凡物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才能呈现自身。所以,老子说“清静天下”。
德经四六章·知足为足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物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凡物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分为二的有差别矛盾体。凡事利弊共存,只见利,则起侥幸之心。只见弊,则为畏缩之身。客观公正地认知万物,思考时就要做到“肯定时,想想否定了什么。否定时,想想肯定了什么”。所以,老子说“知足为足”。
德经四七章·出户规牖篇
此一篇老子言“道”不争竞一物为已身之形而物无逃于其约束。万物是有差别的存在,失去了差别,万物也就失去了发展变化的动力。为了维持自身的“能量不灭”,“道”对万物“约束而不干预”。人若在思想上“居无为之事”,行为上“行不言之教”,则不干预而能执掌万物的命运。所以,老子说不“出户窥牖”可约束万物。
德经四八章·天下亡事篇
此一篇老子言依赖主观意志约束自身不足以乱天下。依赖主观意志约束自身者,社会行为会越来越多,因为要使万物“有型有款”,就必须去除万物的有差别性。依赖“道”约束自身者,社会行为会越来越少,因为要使万物自宾、自化、自定,就必须保留万物的有差别性。所以,老子说依赖“道”去理顺关系则“天下无事”。
德经四九章·天下浑心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物是有差别的存在。天下皆知晓“美”可以称为美,“恶”的观念就产生了。无论“美”多些,还是“恶”不多些,都要承认“美”与“恶”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则自身的“德”就多了。无论“美”表现出来了,还是“恶”没有表现出来,都要承认“美”与“恶”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则自身的“德“就表现出来了。以“道”约束主观意识,就可以浑融有差别的存在。所以,老子说“天下浑心”。
德经五十章·出生入死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物皆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的身体亦是处于不断的衰老之中。接受身体自然衰老的现实,心理卫生才是健康的。善于把握生命的人,从不会置身于危险之中。善于把握生命的人,不但知道肯定什么,更从有差别的对立物看否定了什么。活着的是善于变化的,亡去的是僵化顽固的。所以,老子说“出生入死”。
德经五一章·奠道贵德篇
此一篇老子言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之谓“道”,理顺人与社会的关系之谓“德”,理顺关系之谓“道德”。“道”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德”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亦不是固化的,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变化着的,有“变化的德”就可称之为“玄德”。“道”以运动衍生万物,“德”以“静”约束万物的外观形制。所以,老子说万物“尊道贵德”。
德经五二章·知子守母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抑制主观意志才能约束万物。“无”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源动力,“有”是用来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的。“无”与“有”运动构成的“道”,衍生并约束万物。以主观意志约束自身,做不到“守母知子”的“物物”,而是将自身处于“物于物”的境界。好恶是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抑制好恶”就是避免处于“物于物”的境界。所以,老子说“知子守母”。
德经五三章·我𢴲有知篇
此一篇老子言以“道”约束自身,才能抑制主观意志。万物发展变化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是说“天地人”的标准皆是隶属于道的。沉溺于“人亦大”之中,以主观意志代替道约束自身,后果是可怕的。所以,老子说“使我介然有知”。把主观意志关进笼子里,才能获得改造世界的自由。
德经五四章·攸观天下篇
此一篇老子言有德者长久持有名誉与财富,子孙祭祀不辍。天之道,利而不害,善始且善成,以其不自生,故能功述身退。只有符合天之道者,才称之为“有德行”。凡事利而不害,善始且善成,是谓“善建者”。凡事以其不自生,故能功述身退,是谓“善休者”。以“五善”为标准,可以评价天下人的“德行”。所以,老子说“攸观天下”。
德经五五章·和曰迵常篇
此一篇老子言以“自我意识”驱动者,凡事必情绪激动而行为过度。赤子遵循天之道而无“自我意识”,凡事和谐共存,虽终日啼号亦是身体健康而精力旺盛。婴儿,接受身体的自然发育成长。成人,亦应接受身体的自然衰老。自然规律是,身体自然衰老就是身体健康的表现。所以,老子曰“和曰同常”。
德经五六章·和光迵尘篇
此一篇老子言抑制好恶,才能客观公正地面对万物,做到“约束而不干预”。凡物一分为二则无贵贱,凡事一分为二则无利害,凡人一分为二则无亲疏。浑融天下万物,才能成就万物,才能得万不同之富。所以,老子说“和光同尘”。
德经五七章·正邦奇兵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事寄寓自然、与时消息。寄寓自然,衍生万物而弗始则民自化。寄寓自然,辅助万物而弗志则民自定。寄寓自然,长育万物而弗宰则民自富。寄寓自然,成就万物而弗居则民自朴。与时消息,则顺应邦国民意之变。与时消息,则顺应战场态势之变。与时消息,则顺应自然发展之变。凡物皆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所以,老子说“正邦奇兵”。
德经五八章·祸福无正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物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互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定义,并以向对方转化做为结果。祸福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存在或消亡,运动超过一定的烈度,就会由突破当前相对稳定状态的限度而进入新的状态之中。而有时这种新的状态并不是我们期望的,或不是我们目前所能控制的。人对于事物的作用,仅仅限于“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而已。所以,老子说“祸福无正”。
德经五九章·绐人事天篇
此一篇老子言凡事祈望收获,就要勤劳。凡物皆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的烈度突破限度,就会有结果呈现出来。所以说勤劳,是保持权力与荣耀长旧不新的根本。啬者,劳也,无形无名之贱也,而天地弗敢臣。所以,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
德经六十章·大国小鲜篇
此一篇老子言大国一定要理顺政权与神权的主从关系。掌握政权与神权的辩证关系,是大国成功的关键因素。神权做为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为避免对国家和人君造成伤害,神权对政权的干预越少越好。所以,老子说“大国小鲜”。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