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儿子好奇怪的,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在角落里自娱自乐。”
“孙子什么都好,就是不跟人,人家过来找他,不搭理,却走开,没礼貌。”
“别窝在这,姐姐哥哥跟你玩呀,你去啊,跟大伙玩去,去去去。”
这类似的对话,近一年多来我听了无数次,我自己也曾经说过无数次类似的话语……
我羡慕那些一见面就热情开朗、笑面迎人、积极互动的小孩们,恰恰我的儿子与这些词语都是相反的,我的孩子是含含羞羞、拒绝交流,慢热思维,让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可爱。谁家愿意给自己的孩子扣上“不可爱”的三个大字,我也一样,教的、骂的、哄的、练的、骗的,能用上的手段都给我用上了,但无论我怎么从旁敲击,怎么指导干预,孩子还是不能与我羡慕的小孩搭上边,社交方面陷入了谷底时期。
某天跟闺蜜聊天的时候,闺蜜说到,一到三岁的孩子社交方面属于孤独期,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各玩各的,是专注力培养的时期,不需要过多干扰,长大了就好慢慢好起来了。
好吧,既然能用上的手段都用上了,我也没辙了,只有尝试放松心态,接纳孩子有这么一个孤独期。
上两周,与闺蜜一家一同出游,虽然与闺蜜孩子互动性不高,但是我看得出我的孩子开始像跟屁虫一样跟着大哥哥学着干,大哥哥迈向台阶,他也跟着干,我在后面细细观察,即担心又高兴,这或许就是不干预的小进步吧。
近期,跟闺蜜一起逛街和下午茶,大概一起约半天,儿子对着闺蜜的警惕性在最后的下午茶中解除了,当然闺蜜也很给力,一直无条件地给予孩子输送关怀,在离开后都舍不得,甚至哭闹。
回想起来,其实这种情况还不仅仅第一次发生,“独家村”心里头还是能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暖和,只是他预热期比其他孩子要久点而已,他还是个可爱的孩子。
再回头反思自己吧,当遇到陌生人,第一反是热情?还是淡定?还是害怕?我是做不了热情高涨了,礼貌相待还是可以的,为什么?因为大人都有警惕性呀,那既然大人有警惕性,孩子就不能有吗?那当然不是。孩子还这么小,各种敏感期都属于正常范围,其实很多时候也就是我们做家长心里有一只面子小鬼做祟,总拿最优秀的品质去要求跟衡量孩子的种种行为,甚至自己都无法办到的事情,却让小孩去完成……静下心来想,大人多可恶,孩子多可怜,做不了做不好还要被责怪,又无法把内心感受完完全全表达出来,最终只能压抑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造成思想及行为的怪异,别总责怪孩子问题种种,有问题的孩子也是家长先有问题。家长应该常反思常总结,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