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点苦恼,对于孩子日渐成长的独立和坚持,彤爸有时会采取高压手段去慑服孩子。
但我担心这样阻止了孩子自我成长,逐渐走向独立的积极动力。但是有时孩子的无法无天又让我觉得自己失控,有一种无力感。
最近在练习这个功课,承认和欣赏孩子身上出现的独立性,同时通过沟通让她明白正确的选择是怎样的。
就是无论爸妈或者别人说什么,她有保持选择的自由,也就是通过比较来选择出一个最佳方案。
昨天,和彤美女去万达西西弗书店看书。她忽然看见了一本简笔画教程书,这本书两年前刚开业时她看过,忘记为啥没有买了。
今天又看见了,还想买。我翻了下比较简单,她已经学习了素描半年了,这本书不太适合现在的她了。
"妈妈,我两年前就想买没买,今天走看见了,我要买了"
"可以,再选一选同类的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我试图用对比法则让她自己来决定。
"不想看了,我就要买它。"彤美女很执着。
"你喜欢的话就买,但是现在要吃午饭了。我们先去吃饭然后回来再买书好不好?"
此情此景,我决定换一个方法用"延迟满足"来看看她能不能改变主意。
我最近开始感觉时间可是个好东西,这个世界上唯一能改变一切事物的只有时间了。
吃完饭回来路上,彤美女说"妈妈,你可不要改变主意,让我买别的呀"
"那你想知道妈妈为什么让你再选选其他的吗?"我决定还是直接沟通,说出我的想法让她自己去做选择。
但是,我给自己的"心理建设"是:如果她还是坚持,那我也就尊重她的想法,因为是她买书。
"想替我做决定呗。"
"不是你想的这个样子。妈妈是觉得这本书两年前可能适合你,但是现在你的绘画水平还有审美都比两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就是说这本书可能不能和现在的你相匹配了。所以建议你在多一些了解,如果你还是感觉这本好,那就买了。"
"那好吧!"没想到彤美女很痛快的答应了。
来到书架前,经过一番挑选,最终选了一本用简笔画做手帐的书。
下午,彤美女自己在家做了一页很漂亮的手帐。然后又整理出一个收纳箱,用来放手帐所需的物件。
孩子的世界清亮透明,复杂的是大人的心思。在遵重孩子的基础上直接沟通的效果还是比我想象的要有效的多。
比起沟通的技巧更关键的可能是父母的态度,如果没有和孩子产生真正的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共情,真诚,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