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明而富足,不夜禁,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算是相当自由的朝代了。
但是,它武弱。
而宋神宗赵顼,便有志要将这个王朝给扶起。
史书记下了神宗幼时的一些行为,“天性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 “正衣冠拱手,虽大暑,未尝用扇”,每当看到这,我都会联想起那登基前好学而坚忍的刘彻,想来赵顼年幼时也一定在心底藏下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赵顼即位后便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
新法的实行,大增国家的财政收入,垦田面积也是大幅增加,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
神宗想要整顿冗官和强化军兵保甲,他诏令撤销那些徒有空名的官职。并用旧文散官的名称编成官阶,作为官员俸禄及升降的品阶标准。
元丰年间中央官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初以来混乱的官僚体制。
而振兴宋朝军事,才是神宗一系列变法的最终意图,他要让宋人抬起头来。
交趾自仁宗末期以来,就时时侵扰宋朝边境,神宗派郭逵领兵抗击交趾军,大胜,以致交趾再不敢造次。
也许赵顼会在无人时得意一笑,这是要成就丰功伟业的节奏吗?
国库一点点充盈,神宗要做前人不敢想的事,他五路伐夏,就算不能灭了西夏,也要将他打趴下了。
宋军节节胜利,西夏军不断后退,尤其是刘昌祚所部宋军,一路斩将夺旗,杀至灵州城,眼看就要攻下,却被后方赶来夺功的高遵裕拦下,局势急转,宋军兵围灵州城十八日不能下,粮草不济,冻馁死伤,无功而返。
神宗听闻战报,方知失败有多么可怕,那一刻,他会质疑,难道自己真是一个平庸之辈?
从悲伤中走出的神宗,错听徐禧之计,筑永乐城,谋攻占西夏横山地区,结果西夏发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城陷,徐禧等战死。
宋军两次战败,损失军兵、民夫及助战的羌兵数十万人。神宗听到永乐城陷落的消息,“早朝,对辅臣恸哭”。 至此,神宗的梦想彻底破灭,赵顼临朝哭泣,他在哭自己的努力,哭死去的将民,也在哭自己的无能。
自责悲痛中,神宗逝世。
与秦孝公比,神宗没有坚决变法的意志,他对保守派温和,甚至几次停用新法。
与汉武帝比,神宗没用选拔武将的慧眼,他重用徐禧、高遵裕等帝国梦终结者,却留将才种谔守后方。
《宋史》对赵顼的评价:
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未几,王安石入相。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未有所当,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
显然,宋史对神宗的评价先扬后贬,对他的政绩充满了惋惜,仿佛神宗不启用新法便可有所大为。
要知道,神宗即位时,北宋冗官冗兵,财政年年亏空,内外忧患 ,而变法后却国库充裕,可以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对交趾反击战全胜,与西夏战争确实败了,可后来,他争气的儿子哲宗,依着变法之路,将西夏人打得怀疑人生。
有些热血,才像个王朝。
赵顼的一生确实令人哀叹,他实施了新法,却没能见到宋朝崛起之时,反被宋史评下“惜哉”二字。
失败面前,谁又能热血依旧,项羽不能,赵顼也不能,我辈凡人更是不行。神宗在战报未明时,会兴奋,会害怕,毕竟那是他奋斗的成果。
不敢发布唱片的业余歌手,业绩败下而退缩的创业者,地铁中不知何故泣声的人,他们懦弱,但他们也有执着,也有热血。
与天斗,与人斗,与先辈之法斗,个人的力量显得多么渺小。
所以,我读到神宗临朝恸哭时,会为之动容。
王安石在34岁游历华山之后,写下《游褒禅山记》,其中有一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相信奋发一生的赵顼,在将死的一刻,也可以是无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