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个大难题,不过对于我而言,其实还是很靠边的,因为我喜欢看书,欣赏作者用心血编织的大作,特别是那种能引起共鸣的好文,让人看了欲罢不能,当然也止步于此,喜看却怯笔。
非常感谢初中的语文老师,每次寒暑假的作业都会有:每日日记一篇,大字一页......开学后各组组长要检查,没完成要上台罚站,超丢脸,所以基本上同学们都会完成。
加入小灶群,能拿起笔输出感悟,还得谢谢当年的日记啊,不然真的不敢下笔,回头看看自己之前写的那一些感悟,好羞涩,写得很不好,但是最起码,我写了。
真的,踏出第一步,会发现写作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不过过程就艰辛了,想写却不知道如何写,还有就是看到精华发现自己无点可写,是不是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至少我有过。
今天的晨读带来一篇写作的干货,劳拉·布朗《完全写作指南》一书告诉我们: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看了很心动,她所书写的六个流程,能让写作变得更有条理)。
明确目标、确定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内容、拟定初稿、修改成稿。
以上六个步骤为一般常规的写作流程,当然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去排序,建立自己喜欢的写作流程。
我喜欢:明确目标、确定读者、组织内容、头脑风暴、拟定初稿、修改成稿。
拿日更的晨读感悟而言,首先,我会多看几遍今天的晨读精华,了解今天分享的内容是什么,我能学到什么,然后在根据这些内容确定我今天要写的感悟是什么(明确目标),而写出来的感悟我想呈现给:自己,小灶群小伙伴,简书看客(确定读者)。
在看的时候,我会大约的列出大体的框架(组织内容),自己看到这些精华会想到哪一些内容,这些内容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大家能一看就懂(头脑风暴),然后开始写,有的时候为了体现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我会写两个或者三个例子,然后在挑选适合的留下(拟定初稿),当初稿完成后,后面就是复核,文章的架构,举例是否适合,内容是否有误,文字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这些都没有问题后才开始发布(修改成稿)。
六个步骤环环相扣,我们要知道自己书写的目标,一篇读后感 ,一篇故事 ,一篇日记,一篇小说,都可以,不拘于你想写什么,而是你要知道你即将下笔的目标,不要写着写着偏离了主题 ,从一篇读后感变成了四不像的小说。
确定目标后,我们要知道作品是要给谁看,要确定我们的读者,如果你是要给平台投稿件,就需要了解这个平台需要什么类型的稿件,如果它是要影视作品的观后感,就算你投一万篇原创小说,写得再精彩,这个平台也不会通过,确定你要写给谁,有助于你打造你的内容框架。
小时候写作文一定要先写大纲,大纲就是整篇文章的骨架,当我们把骨架架好,然后开始想如何将这些骨架填补,这个时候就是拼素材的时候,素材来源于你所接触的一切,或亲身体验,或周边朋友,或强大的互联网,或书籍等等,只要你多观察,多想,多看。
确定好后下笔写初稿就变得不再那么艰难,当然我们可以尝试多写一些,可以先不用删,当你把所有的想写全部写完,我们就开始进行第二次的复核 ,从构架到错别字,我们需要修改我们的戌稿,将它变得更好,有一些不太确定的词汇,可以百度一下,是否适合。
写作等同于建楼房,先选址(写作目标),建什么样的房型要看公司准备卖给什么类型的人(目标读者),打地基与建柱子(大纲框架),开始砌墙(初稿),整个建筑完成后要请专业公司验收(复核),复核完成无误后方可出售入住。写作也是如此,不要在观望了,用这六个步骤,选出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写吧!